时间:2015-08-19 来源:紫砂之家
《君子形》,鼓腹、壶身饱满,显示出容天之度。壶上表现的竹的元素,自然、天然,竹子的弯曲很好地表现了竹子的柔韧性、可塑性,竹节、枝干,乃至笋头,都有一种现实的沧桑感和亲切感。三足的分布与竹枝的走向,落落大方,随性而走,似君子款款而行。
细品之下,便可断定这把壶必是出自一位对竹子有真正理解的人之手,而这个人就是盛中杰。
丁蜀从事紫砂的人成千上万,他们都各自有着一套创作方式,或是专心仿古,或是着意求新,或者力求二者结合。盛中杰自有他自己的理解,对待传统,对待“古”,他都认为不仅仅是“形”上面的依样画葫,不是刻意照搬。传统的壶型,包括清三代以前的小品,都有不少的经典造型留下。但对于传统的承袭并不是简单地将其型仿制逼真,更不是仿得越像就越好。传统是一种思想,是人的理解和心情、素养等等内容的集合,这些才是后来的人真正要承袭的。
中国文化主要是儒释道三大教的交融,这也就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而且它们大多都是用文字记录和留传下来的。盛中杰说:“汉字的象形,与壶型的象形其实是一个道理。”他在简单而经典的传统壶型中发现,探索,寻找。很多壶型正如“忐忑”二字的造字原理般形象,正因为他的理解到位,品位透彻,所以他总能在常人看作寻常的“简单”中找到特色的东西:
比如“水扁壶”就是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甚至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有其对应的壶型——有西施浣纱便有“西施乳壶”,有昭君出塞便有“思亭壶”,有贵妃出浴便有“美人肩”,现在就差一个貂蝉了。
感叹他的想象力和象形能力,似乎只要有个典故,他便能寻出一把壶来。虽都只是简单的型,比划起来却是栩栩如生。这些都依靠着他本人的理解,正如他所说:人的感觉很重要。做壶的人,其实是在将自己的心情和思想慢慢融入到具象的壶中,然后欣赏这把壶的人看了,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如果能激起了共鸣,那么这把壶就是成功了,是有味道有价值了。其实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传承。
想来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对竹子的不一般的表现——竹叶非刻意磨得光滑细腻,因为竹叶本身的叶面是有粗糙之感的,摩挲上去有刺刺的感觉,神奇的是,我在摩挲这把壶上的竹叶之时,竟也有这种切肤体会。
君子形
依盛中杰的想法,能够达到人壶合一,才是真正地继承了传统并且将之消化。心存此念的他追求壶的形象,追求创意;仿老壶,与书画家结合,吸收他们的理念。他用天生的对世事的敏锐感受挖掘内在的冲力,融入到自己的体内和手中的壶里。
盛中杰,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89年考入由丁蜀职校主办、紫砂二厂协办、徐汉棠任技术总辅导、张守智任造型设计艺术总监的紫砂工艺班学习(在范永良门下)。三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训练后,又拜徐建国为师,进一步提高制壶技艺和鉴赏能力。1993年,在紫砂二厂培训中心协助王福君带班;1994年,任紫砂二厂特艺车间技术总监;1995年,任丁蜀职校紫砂班高级辅导;1996年调入紫砂二厂开发科;1999年,调入紫砂二厂研究所。
2000年,作品《仿古壶》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银奖。2005年,作品《太虚》在第二届陶艺专业新人新作展中获优秀奖,作品《步步如意》在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会精品茗壶评选中荣获金奖。2005年在第五期《江苏陶艺》发表论文《紫砂陶艺杂说》。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