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05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在明清时期就已发展的比较成熟了,可到了抗战时期,却遭遇了一次低谷。
当时,宜兴紫砂行业大量技工流失,制作工艺后继无人,十分萧条。虽有程寿珍、冯桂林等名家名盛一时,但皆恪守传统,欠于创新,因而波澜不惊 。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社会经济开始发展复苏,带动了紫砂行业的兴旺; 另方面,国家也逐步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力于保护民间工艺。2006年, 国家公布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宜兴紫砂制作工艺位列手工类首位。
另外,国家还出台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保护条例,根据一、二、三等不同级别,给予不同的经济补助。但前提是,这些大师要培养徒弟。受益于这些措施, 目前宜兴直接从事紫砂制作的技艺人员有3万之多,其中国家级大师、陶艺大师1O名,省大师、省名人41名,高级工艺美术师185名, 工艺师160名,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有1000 余名。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是宜兴紫砂未来的希望 。
这样一来,手工艺的传承就得剑了一定的保障,而诸如此类的政府条例还在不断出台,宜兴紫砂的繁荣是离不开国家政策面上的支持的。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