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11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壶虽然只产自宜兴,但是它却被世人所知,被世人所珍,这都证明了,紫砂艺术不可小觑。
以“紫砂壶”为主的宜兴陶,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视点;宽容的、开阔的人文文化积累;丰富的、进取的文化传统。
宜兴,之所以称为中国“陶都”,因其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部丁山、张渚一带山区,就有了制陶业,历经历史沧桑,未有中断,直至现代,更加繁荣昌盛。
宜兴紫砂壶——利用独特的紫砂陶土、色泥制作出古朴秀美、琳琅满目,又富有江南风味的工艺品,是宜兴所独有的地域文化元素。也与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氛围、文人参与相关联。虽然延安、安阳、东北等地也相继发现紫砂矿或类似紫砂矿的陶土,却没有宜兴这样独有的地域文化相配,到今天还没有看到做成“某某紫砂壶”。紫砂壶是世界独有的;宜兴是世界制壶中心。日本收藏家奥兰多早在1874年编著的《茗壶图录》,载录了三十二款紫砂壶,并注明尺寸大小、形制特点、泥韵色泽以及制壶者的印章、铭文、款识、摹稿,编辑目次分明、图样描绘工整、内容介绍详尽。今天的日本陶艺家还在惊叹:有这么好的“上天恩赐”——把世界上好的陶瓷原料三个组成成分高岭土、长石、石英,天然、合理地粘合在一起后,赐予这块土地上的人类。宜兴真是好福地;丁山,好运气啊!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必说新石器的彩陶文化;不必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不必说战国时代的帛画;不必说秦朝的漆器、瓦当;不必说汉代的画像砖、石。单说逐渐趋于简约、质朴风格的明代家具的文化元素,把紫砂推向第一次成熟的繁荣期,形成了紫砂的审美发展轨迹。从这一时期紫砂器的造型、装饰上可以看出,借鉴了家具的简约装饰风格。这是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分不开。明嘉万年间,一批官府文人、书画名家对紫砂的推动尤为突出。这些紫砂器也见证、沉淀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与文化趋向。典型的代表人物,要提到河南开封人时大彬与“徒弟兵团”了。
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把紫砂文化分为创始、正史、大家、名家、雅玩、神品、别派七大类。记述了品茶工具宜兴壶替代银、锡、瓷壶,使上流社会把玩趋向于紫砂壶的情况。还介绍了供春、时大彬等多名民间高人的技艺及其作品。对于紫砂“泥配泥”有几段记载:“时大彬……或淘土、或杂碙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
时大彬当然不是第一个用这种方法的人。随着明朝宫廷、官府的奢侈贡品的变化,“瓷都”更加显得人才济济,景德镇艺术家竞争激烈。一些江西制瓷工匠另辟蹊径,来到宜兴之后,带来了配泥的一些新方法。在那时的宜兴无其他原料(染色剂是20世纪初从海外的“舶来品”)可供配制,他们便用紫砂原矿作为原料进行配制,以制作紫砂壶。所以,这些配制技术也就运用到紫砂泥料的配制上,从此便把紫砂艺术发扬光大。
开放、吸收,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文化襟怀。中华民族历来有兼容并蓄的襟怀。紫砂艺术的发展,也需要这种襟怀。历史上江西人带来的在紫砂“泥配泥”上的贡献,就是宜兴紫砂学界开放、吸收,海纳百川的文化襟怀的形象展示。时大彬也是这样,他在文意壶的创作中,完善了传统的制壶技艺。任何有社会意义事物的出现,都是那时社会诸多因素促成的。明代的文人愿意试一试、用一用被认为土里土气、大而不雅的紫砂壶也是这样,不会就学。时大彬的徒弟们大多是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制瓷艺人,他们有“配土”的技巧、经验。制作技巧上,他吸收了多方优点,并不断改善创新,可以说造型颇多。时大彬在明代被誉为的“壶家妙手称三大”之首,所谓“三大”是指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
有人说时大彬家祖居河南开封,从汉代起一直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那书香世家的智力遗传基因,可能是成就他为紫砂界一代巨匠的“天赋”。陈继儒“变大壶为小壶”的建议代表着文人对紫砂壶在“满足基本功能”上艺术升华的呼唤!正是有了明代文人的一试一用,才有了对紫砂壶功能的美学的价值的认识,才有了文人对紫砂壶升华的呼唤,才有了时大彬潜能的生辉。时大彬接受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进行“文意壶”的创作,自然会把他创作的小壶、文意壶请他们试用、征求意见。时大彬第一个要征求意见的文人是陈继儒。陈继儒在试用中得以享受,得以发现问题;时大彬在听取意见后,更加理解文人的爱好、需求,更会创作出文人喜闻乐见的作品;进而文人也会更喜欢品用时大彬创作的紫砂壶。当时就有“宫中艳说大彬壶”、“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文人不仅喜欢,也乐于为之鼓与呼。于是,时大彬创作的文意壶由泡茶的紫砂茶壶变为文人几上、书案上必备的“雅玩”,便成了历史的自然。明俞彦在“把玩”紫砂壶中竟“得此摩挲日千遍”,那经过把玩的紫砂壶结果如何?林古度作诗曰:“久且色泽生光明”。这是明代文人以诗的语言记录的“把玩”紫砂壶的生动情景。徐友泉是时大彬弟子中制壶变化最多且造诣最高的一个人。他的壶造型众多,而且善于从各方面去吸收。从陶器造型到青铜器造型,再到瓷器、漆器造型,各种各样的造型,他都会将其吸收到自己的紫砂壶创作中去。”
教学相长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传统。时大彬教徒弟拍打镶接,又从徒弟那里学来配土技艺;时大彬主动探索紫砂造型的开拓,也鼓励徒弟大胆创新,又善于从徒弟的创新中汲取营养,终于使自己得到不断升华,得到“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的历史评价。时大彬以文人为目标市场创作的文意壶,开启了中国文人的“玩壶”的新风。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