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8 来源:紫砂之家
这是紫砂壶的老祖母。
1984年南京中华门外谷里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了一把紫砂壶。
在众说纷纭的有关紫砂壶起源的故事中,惟有它具有确切无疑的古老身份,也与典籍记录的早期的紫砂壶特征相似:捏筑为胎,腹半尚现节腠,与其它陶器放在一起烧成,不免沾缸坛油泪”。
既难得又凑巧的是,这把壶的形制与明代画家王问的《煮茶图》中的煮茶非常相像,提梁把手和壶腹几乎一模一样,而王问正是嘉靖年间的进士。这说明这种壶是可以用来煮茶,也可以用来冲泡的。
中国人饮茶的方法在历经几百年后,到了明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冲点、煎煮而是简化手续,进步到沏泡了。这个变化过程的时间段,大致从1531年到1595年。在这个时间段上的出土的吴经墓葬壶,自然对茶饮方式的改变和紫砂壶的起源具有认知意义。
明代是太监擅权的朝代,而陪葬之物一般又是死者生前最宝爱的东西,这把随葬提梁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之物。
明制,内宫宦官设编制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名,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吴经是司礼监官职四品的太监,而司礼监有提督太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随赏太监之分,吴经的具体职衔是什么?
近读《明武宗外纪》,公元1519年(正德十四年)科,明武宗朱厚照用征讨朱宸濠为名南巡,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迎接圣上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去。陪都南京自然格外忙碌,皇帝南巡的最终目的就是南京。朱厚照从北往南,从保定过济宁经徐州,再由清江浦到扬州,陪都派出太监到扬州为皇帝打前站,这名派出的大员就是吴经。在这部野史中,恰有关于他的文字,抄录如下:
“十二月朔,至扬州,前此太监吴经先驾至扬州,选民居壮丽者改为提督府,将驻跸焉。且矫上意,刷处女寡妇,民间 ,有女家掠寡男配偶,一夕殆尽,乘夜夺门出逃匿门者不能止。知府蒋瑶诣经恳免,经大怒曰:‘汝小官敢尔,汝头不愁去颈耶?’瑶不为动,徐曰‘小官抗上意分应死,但百姓者朝廷之百姓,倘激生他变,恐将来责有所归,故以告,非敢抗也。’经怒稍解,挥使去。经乃密觇寡妇及娼优家,夜半遣数骑促开城,传呼驾至,令通衢然烛光如昼;经乃率官校径人所知家, 诸妇出,有匿者破垣毁屋必搜得乃已,无一脱者,哭声远近,寻以诸妇分寄尼寺住,有愤恚不食死者,瑶觅其家人收殓去。自是诸妇家相通,瑶觅其家人收殓去。自是诸妇家相通,多以金赎免,惟贫者悉收入,送提督府。”
一个扛大旗作虎皮,专横跋扈、为非作歹的小人跃然纸上。
从为明武宗打前站的职事情况分析,他应是提督太监。这个职务的职能是:掌督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因此在武宗皇帝南巡,他要提前去打前站,安排接驾,也因为有催督光禄供应等事的权利,他同时也掌管着茶叶和茶事的相关大权。
生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的周高起,在其著作《阳羡茗壶系》里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以本山之土砂,能发真茶之色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在茶饮方式转变的时刻,紫砂茶壶宜茶的功能刚刚被认知,从煮茶的工具发展到可以用来沏泡的茶壶,它的珍贵可想而知。虽然它不免有着早期的诸多不成熟之处,其材质的纯净、制作的工艺和丰富多彩的造型,无法与晚明、清初及以后的产品相比,但它开辟鸿蒙的横空出世,却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就像新时代“大哥大”手提电话开始问世,砖头一般大小,一万多块钱一只,被人拿在手里,走街串巷,当作最时髦的宝贝炫耀一样。正是这种巨大的市场冲击力,使得名匠制作的茶壶在市场上更为走俏,珍同拱璧。对于一个什么歹事都可能做出来的太监,在掌管皇家茶事采购大权时,从中渔利,中饱私囊,首先贪用甚至勒索刚刚问世的紫砂壶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位阉人采用的手段和具体的行事经过无从得知,但事实却把这种行为的结果摊开在他的坟墓里。
这把茶壶是最早的紫砂材质见证,自然也是一把名手之作。
一旦这样的宝贝到手,吴经到死都不放手了。
也恰恰是他的贪焚,保存了这把最初的物质形态,一朝得见天日,也就成为历史见证,这是司礼提督太监本人怎么嚣张跋扈、横行霸道都无法预料到的。
这把壶不该叫吴经壶,而应该称之为吴经墓葬壶,是不是这样呢?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