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04 来源:紫砂之家
在清代的康乾盛世,紫砂进入一个繁荣期,陈鸣远技艺的精巧和创新使他的盛名直追时大彬,“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便是真实写照。这一时期,文人不但定制壶样促进了紫砂的人文气息,还把紫砂名匠请到家中。陈鸣远便经常辗转于浙江的文人学士家中,留下了不少佳作。文人除定制外,更多的是撰写砂壶铭,这样书画和篆刻也融入了紫砂壶艺。而紫砂艺人见到文人家中金石书画、铜玉鼎盘等收藏,也有了借鉴之物,使得紫砂壶书卷气渐浓而匠气逐减,紫砂艺人的社会地位达到和士人并肩相友的地步。
集大成的陈曼生,并不会做壶,他是一位学者,精于书画和篆刻,在宜兴当县令时,不仅聘请杨彭年兄妹、邵二泉等制壶名家,而且请士人设计刻在壶上的装饰纹样。他曾设计18款紫砂壶新式样,请一流陶艺师制作,被称作“曼生18式”。按他的意见,一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人:壶手捏制茶壶、书画家施以书画、再请人刻画,然后进窑烧制,而一把壶上可能附四个印章,包括壶手、画家、雕刻家和订制茶壶者的室名。这种融洽无间的合作创作出非常精美的艺术品,以至于壶价暴涨数倍。
有一则传说是说苏州某巡抚得邵大亨壶,非常珍惜,不料中秋乘船赏月时船身摇晃,侍女失手打碎茶壶,被巡抚鞭笞。正在附近的邵大亨动了恻隐之心,便请巡抚到自己船上,任其从自己16把好壶中挑选一把。巡抚选壶离去后,邵大亨立即把剩下的15把壶砸碎,忿忿说:“因为我的壶,竟有人玩物丧命,再不做壶了。”
可以说,文人参与紫砂陶,为紫砂注入了文化内涵,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央工艺美院杨永善教授在谈到紫砂文化时说:“紫砂陶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和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近年来,宜兴紫砂再度兴盛,国内外的拍卖和收藏都持续升温,顾景舟、蒋蓉、徐秀棠、汪寅仙、吕尧臣等都是各负绝学的制壶高手,宜兴先后有11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如今,宜兴的紫砂从业者多达数万人,紫砂文化已深深植根于当地人的生活中。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