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4-03 来源:紫砂之家
昨日,刚买到一把俊华做的段泥梅桩壶,一种久违了的感觉油然而生。很久没有收到本山绿泥做的茶壶了,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记得有一回泡养不太足火的本山绿泥壶,兴奋之下连连用来泡茶,那会喝的是观音茶,用力泡了几泡茶,250cc的壶子4个小时下来也不知道是第几泡了,脚底有松松的凉感,背脊、腰、脖子都酸胀起来,双手有点发抖,脑子有点空然,好像七碗以过,有点蓬莱仙界之感,只知道壶也吐出白灰,气孔全开,于是用力擦那白灰,用力越大黑点越多,再用力一擦又出来一些,弄得浑身恼怒,身子冷汗愈发不可收拾了,累了,靠在茶椅上……不觉中睡去。好像站在沙漠的丘峰下,软软的细沙,也不撂脚,只是款款的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向上登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放松与它厮磨……
一觉惊醒,肚子胀得不行,真是有山崩无肚裂,看来这不行,绝对不能这样泡茶,要寻找属于它的脚印,好像行走沙漠者的公规,千万人走过都不会留下脚印,剩下的要走上去,就只能爬,于是在没有会爬的路上,就停歇下来,让她与时间厮杀起来。
慢慢的,用心的,累积的,是一段比较漫长的苦旅,我想之所以叫“段泥”,应该这样解释吧!
终于,八个月后,眼前突然空阔,以环壶周四顾,无与伦比的美景,有黄金色的光影,以最畅直的色彩表达段泥的贵气,黑点已变得斑驳闪星一般成为点缀。于是满眼皆是畅快,明明净净的,单纯到圣洁,色彩中的气韵有如天籁中的梵。
是的,这就是泡养茶壶要来该来的梵黄激流,但它却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
本山绿,以一种万能的方式包容任何的茶,以超好的滑度诱以深邃的茶气以领众茶。为此,我也感到它的孤独与傲气,它向往巅峰,向往高度,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只有一道刚能立足的狭道而上,若无恒心者,上已艰难下却无路,以此推衍,掩口作罢。
莫于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韬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让世人大受其累。
所以泡养的法门却是:保持开合气孔;多复淡养;勤涤勤拭;时放时用;持用而不弃;终能成焉!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