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2-06 来源:紫砂之家
作者:蒋袓德(宜兴徐悲鸿故居陈列馆馆长) 在宜兴紫砂历代的艺人中,善于将诗、书、画、陶融于一体的高手,首推清代陈曼生无疑。由于文人介入紫砂艺术中,使得其文化内涵、品位、格调、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得以升华。“壶随字贵,字以壶传”的合壁传世之作,历来为广大陶艺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倾倒折服。
近年来,汪成琼先生的陶艺作品,多为融诗词、书法、绘画、陶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珍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国家级的展评中屡屡获得大奖,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不少权威性的名家名陶录都作了介绍。陶都老一辈陶艺名人蒋蓉、徐秀棠、鲍志强、徐安碧、范永良、张锁坤等都对其所取得的成就十分赞赏,深感宜兴紫砂事业后继有人,英才辈出,大有“后生可畏”、“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之感叹和惊奇!
今年才三十三岁的汪成琼先生,缘何在进入紫砂领域短短十二年,即能成为目前宜兴紫砂艺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使人们刮目相看。主要取决于他丰富的学养、扎实的传统书画功底、对紫砂造型和陶刻装饰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特别是谦虚谨慎、刻苦好学的精神,以及优秀的人格力量。
汪成琼先生在孩提时代,受其父亲的艺术熏陶,勤于书画的练习。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又爱上了摄影艺术,他会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牢牢地把握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感。中国传统文化开启了他聪颖敏捷的形象思维能力。当接触到宜兴紫砂这片灿烂文化的热土时,这位来自中原的青年人,立即被其博大精深、隐秀神奇的魅力吸收住了。于是成琼先生倾其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他所钟爱的紫砂陶艺中去了。他力戒浮躁,一点一滴从基本功学起,然后遍访师友,远追古风,近学今贤。在熟练了制陶技术后,精心主攻陶刻。纵观他的作品,无论紫砂壁画、挂盘、茗壶、花盆等,都能根据不同的造型,选择不同的题材。用不同的装饰手法来加强作品的气韵。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诗词书法等,既师法传统,又匠心独俱,已达到了“于精微处尽见功力”的意境。特别是“百虎壶”的问世,很快受到收藏界的震动和广大陶艺爱好者的惊讶,以及媒体的关注。“陶刻虎王”的美称不胫而走。以致出现竞相争购,而不得不提前预约的情形。这在目前紫砂市场上,对一位年青的陶艺家而言,确实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人们已经意识到汪成琼作品的潜力不可低估。
笔者有缘与成琼先生结交,并成为“忘年之友”,纯属巧遇。我们交谈的范围从文学到哲学,从做事到做人,各人的观点从来不作掩饰。他常说对于陶刻艺术必须做到“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只要从他手里出来的作品,无论造型、选料、做工、装饰、烧成乃至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认真”二字。
陶刻艺术从古时的“竹刀”到当今的“铁笔”,凝聚了多少代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数以千计的传世佳作。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创作风貌和风格流派。汪成琼先生一再强调,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经验中,必须走自己的路,这是一条艰难曲折的创新之路。艺致广大、刻尽精微,只有通过艺术个性化的陶刻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才能与时代同步前进,才能创造出日臻完美的优秀作品。至此,成琼先生表示深深感谢带他入门的师傅们,以及长期关心他成长的其他师友同道。十分感谢广大陶艺爱好者和收藏界对他的厚爱和支持。决心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争取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声誉上努力攀登新的艺术高峰。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心声。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