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30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壶收藏市场行情在去年年末启动后不断走强。前不久,一把清代茶壶在沈阳拍出155万元的天价。由于紫砂壶的升值空间较大,投资收藏紫砂壶的人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仍处于收藏“新兵”的阶段。
紫砂壶中升值最快的“老壶”,一般指明清、民国时期出品的紫砂壶,在品别较低的市场上其实已经很难“淘”到。收藏界中素有“五年不识壶”之说,要想拥有一把真正的壶中精品,需要耐心积累经验和知识,需要时间来慢慢打磨。
加本山绿泥则烧成古铜色
据藏友反映,市场上常见有人号称自己的紫砂壶使用的是天青泥,“实际上,并不太可能,”肖书涛说。据介绍,历史上公认最好的紫砂泥——天青泥据说出在丁山“大水潭”宕口内,后来因为挖到了地下水,现在已经是水潭,因此没有可能再有这种泥色。
据了解,紫砂泥根据陶土原矿的分布层面,一般分为架头泥、乌泥、夹泥(做大缸用的泥)、中槽泥(属普通紫砂泥)、段泥(本山绿泥)和底槽泥(又称底槽青)等。一般而言,蕴藏在下面的底槽泥属于最好的紫砂泥,烧成后呈色十分饱满丰富,业内称为“水色好”。
种类不同,烧成后颜色不同。比如,使用中槽泥制作的作品烧成后颜色偏红,而段泥制作的壶烧成后呈黄色。另外,有人在本山绿泥中添加紫泥,这样子烧成后成黄红色;如果在中槽泥中添加本山绿泥,则烧成古铜色。
需要注意的是,民国以前的壶,在泥料中一般不会添加氧化剂,因此壶色都是自然形成的。如果藏友看到壶色是墨绿色等别样颜色,但卖家又号称是明、清时代的老壶就基本不可信了。因为墨绿色是在紫泥中加入氧化钴烧制而成,而这种技术在明清时期是不可能达到的。
老茶壶都会有“亚光”
藏壶的人都知道,紫砂壶的表面就有一种和润的光泽,俗称“水色”。使用的时间达到一定年份,茶汁会慢慢渗透到壶壁的气孔中,使得壶色逐渐变深。加上茶汤、茶油日复一日的作用,壶的表面会出现一层亚光,人称“包浆”。由于这种自然形成的包浆很难被清除,因此,古老的茶壶都会有这样一层亚光的外观。
人造的包浆只要用指甲剔刮或者用开水冲刷就很容易脱落。而自然形成的包浆与壶身形成一体,不会因为轻刮而脱落。紫砂壶用旧久了,壶的内壁中会形成一层薄薄的不均匀的吸附层,通常呈灰白色或者黄褐色,业内称为“茶锈”。
如果是自然形成的茶锈,冲入沸水后再倾倒出来时,是一种淡淡的茶水,并且有茶色、茶香。有些制假者人工做上的茶锈是冲不出茶香的,且在肉眼仔细观察下,颜色常为黑色。
有些制假者为了谋取高利,会让专人将新壶天天泡,好养出茶锈。因此,经验不足的收藏者在购买收藏老壶时务必要小心这一点。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