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9 来源:紫砂之家
明早期到中期,以金沙寺僧与供春为代表,紫砂陶艺人开始逐掌握了紫砂泥的特性,摸索出“镶身筒”、“打身筒”的基本成型技法。明万历年间到明代末年,是紫砂壶的成熟期,制壶名手辈出,出现了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陈仲美等制壶大师,所制壶形态万千。至清代,紫砂壶的制作可谓是发展到了顶峰,集中国陶瓷工艺之大成。
除了继承明代镌刻书法之外,尚有泥绘、加彩、浮雕、贴花、镂空、包漆、包锡等工艺技法,层出不穷。此期的制壶名家有陈鸣远、惠逸公、陈鸿寿、杨彭年、邵大亨等。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勃兴,上海出现了一批专营紫砂的商户,派人定期赴宜兴定烧。随之宜兴出现了一批制壶高手,颇有成就的有程寿珍、俞国良、冯桂珍、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等。解放后至今,紫砂壶在形式创新与泥料的炼制选用上都有极佳的表现,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大师在此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顾景舟先生是最为著名的一代宗师。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