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28 来源:紫砂之家
明清两代的宜兴紫砂壶式中,此类高身简的形制并不少见,但在销往闽南沿海的朱泥器中似乎过了清中期以后,便日趋罕见。这是因为功夫茶俗有“宜壶,宜矮不宜高,宜圆不宜方”的观点,这说明了高身筒形朱泥壶在闽南式微的原因。不过此件清初制器推断应非南销的功夫茶器。
图:大彬款高灯壶
《阳羡茗壶系》:“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彬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硇砂和制,毂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由历史文献可知大彬善制掺砂器。此款紫砂壶泥胎表现颇具特色,以掺有各类熟料的朱砂抟制,烧成后全器显得星光灿灿,望之有若朱红粗梨,砂粒点点,甚为夺目。底钤“甲辰年大彬制”六字楷书阴文木章,就其式度、造工、刻款风格观之,虽然都具备了相当水平,但推断应是清初陶人摹古佳作,而非大彬亲制。
史载时大彬为明万历年间的壶艺大师,誉满九州。陈贞慧《秋园杂佩》:“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又李斗《扬州画舫录》:“宋尚书时彦裔孙名大彬,得供春“甲辰年大彬制”款之传,毁甓以杵舂之,使还为土,范为壶,惮以折火,审候以出,雅自矜重,遇不惬意,辄碎之,至碎十留一,皆不惬意,即一弗留。”由此可见大彬制器是以其精工、自重为度,遂以此留名。遗憾的是,历来考,古出土,具可信度的大彬标准器廖若晨星,使得斯人斯作更令人向往。但正如明末陈其年诗云:“时壶市众有人卖,往往赝品非其真。”可见从明末起,方大彬者未稍歇,且因大彬技冠古今,所以高档仿者必非良工莫办,其工艺成就属客观,就收藏角度来看,同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