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15 来源:紫砂之家
前几天,我在杭州的一位朋友来电说,几年前我曾经送给他的一把紫砂壶,如今市场价值几万元,称太贵重了,自己受之有愧想退还给我。我说:送礼哪有收回之理,你把它好好收藏吧。此事引发我多年来对紫砂艺术钟爱的情结,想为紫砂艺术写下些文字。
紫砂艺术是世界陶业中的一朵奇葩。紫砂,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缤纷的釉色,粗糙质拙间尽显匠心独运。紫砂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无论是清秀飘逸,还是粗犷简雅,紫砂壶的形、气、神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气质。紫砂品茗,温润醇香,用之愈久,色泽光润古雅。紫砂壶不仅是绝美的艺术品,更是文人雅士爱不释手的品茶之具,其艺术魅力自明代以来,经久不衰,引世间无数人士尽折腰。
1983年的秋天,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上海大学商学院(上海大学在其后的一系列调整中合并了该学院)工作。1985年,学院为适应学科教学调整的需要,举办了《高校经贸管理师资进修班》(类似于当今的工商管理研究生班),该班聘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教授传授课工商管理类课程。我是该班学员,并担任班长一职。全班20来个学员中有几名是外地学员,其中有个名叫华永淳的学员,宜兴丁蜀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的相处,我逐渐与华永淳熟悉起来,平时帮助他解决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琐碎事情,后来我们成为很好的兄弟,20多年到如今,情同手足。华永淳兄年长我7岁,我尊为兄长,其父是著名的陶业巨子——华荫堂(我到时并不知道)。其后的20多年间,我在闲暇之余,经常往返于上海-丁蜀。八十年代那时还没高速公路直通丁蜀,我单程就要花费七、八个小时,但我却乐此不疲。
2008年4月12日,我在沪上接华永淳来电,告知其父华老逝世,我当即赶到宜兴丁蜀,连夜为华老守灵,其后参加了华老的告别仪式,并扶持华老遗体灵柩进行了火化,一代陶业巨子从此长眠在他的故乡。
华荫堂先生,1906年8月出生,2008年4月逝世,享年103岁,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宜兴著名的工商实业家。华老在家乡声望非常高,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亲身体验到的,只要提起华老没有一个当地人不加以称赞他的。蒋蓉如是说:“华荫堂是丁蜀镇最大的陶业老板、著名的开明绅士,又是这方圆几十里窑场的活字典,是个一言九鼎的重量级人物。”(摘自壶艺泰斗蒋蓉传《花非花》第35页,徐风著。)
华老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年轻时奔走沪浙两地经营陶瓷生意,结交各界社会名流,并与无锡荣氏家属关系甚好,当时商界称华老为“缸瓮大王”。华老在沪浙两地的商界中,常以紫砂茗壶相赠友人,广泛结交各界朋友,据说当年浙商巨贾张静江收藏的紫砂壶最多。张静江(1876—1950),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 并手书“丹心侠骨”四字相赠;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婚礼,在当时的中国,是最隆重、最显赫的婚礼,参加婚礼嘉宾2000多人,云集党政军商等社会各界名流,华老也应邀出席了这场世纪婚礼。
作为新中国的工商业者,华老作为第一届全国工商联代表,1956年12月18日下午2时受到毛主席接见并合影留念(此照片收存《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华老是发现和培育了一代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的伯乐。一天,华老在家乡丁蜀镇街边偶遇在小雨中的街边卖紫砂壶的顾景舟,地摊上放着五把紫砂茶壶正在叫卖。华老发现年轻的顾景舟壶艺超群,每把紫砂壶买一斗米,华老愿出十倍价钱,以每把紫砂壶一担米的价格把顾景舟所制作的紫砂壶全部收购;有这样的高价,顾景舟不再为生活发愁了,精心在家研制紫砂壶,壶越做越好。华老把家中收藏的所有历代紫砂茗壶全部给顾景舟观赏、模仿,顾大师从此眼界大开,在紫砂壶工艺上博古通今,“精、气、神、韵”全部在顾大师的紫砂茶壶上显现出来。前后数十年,顾大师所制作的精品紫砂壶几乎全在华老手中。华老当年在沪浙两地经商时社会交际的需要,把顾大师的紫砂壶赠送给社会各界名流手中。顾大师精心制壶,通过华老之手送入上层社会,广为流传,使得顾大师年轻时就名声大振。顾大师一生在制壶中共使用过32枚制壶的印章,其中18枚是顾大师经常使用的,14枚很少使用。这32枚印章都是华老到杭州的西泠印社特地请人为他制作的。
顾大师在逝世前几个月碰到华老时,顾大师说“我能有今天,和您当时的相助是分不开的”。顾大师留下家中的电话号码,盛情邀请华老上门喝茶谈壶,华老非常高兴,认为顾景舟心地善良,不忘帮助过他的人。
华老在1982年将历经许多磨难而精心收藏的无价之宝:清代道光年间女紫砂艺人杨凤年所制的《风卷葵壶》捐献给国家,此事在世间广泛流传。有当时的评弹唱词为证:“宜兴千年紫砂壶,《风卷葵》壶最风流。陶界名流华荫堂,历尽艰辛保茗壶。改革开发时代好,《风卷葵》价值几百万。国宝茶壶不外流,民族尊严不换钱。献给家乡博物馆,紫砂文化万世传。百岁老人华荫堂,心胸宽广眼光远大。德者昌,仁者寿,家乡人民好榜样。”
华老晚年的生活非常生活俭朴,尽管近几年当地的住房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他一直住在原先破旧的老平房中,直到他高寿103岁去世。华老平易近人,每每向其求教,和声细语,毫无保留,喝茶聊天,笑谈世间人生的过往风云,细说紫砂艺术的古往今来。他每天凌晨四时左右起床,粗茶淡饭,晚年以练书法作为消遣,每年在农历春节前夕都赠我大幅“福”字墨宝为我祈福。(有关华老传奇一生,笔者将另行撰文叙述)。
20多年来,在一门父子二才俊的影响下,逐渐引发我对紫砂艺术浓厚的兴趣。我曾遍访丁蜀的宜兴紫砂陈列馆、紫砂二厂陈列室、各工艺大师工作室,以及紫砂艺术发源地的丁蜀老街、矿山和龙头窑等地。我也曾把玩过不少名家茗壶,熟知紫砂工艺的全部流程。并有幸见识各位当代的紫砂高级工艺大师们。我也深深知道: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必须具备“泥、形、工、款、功”俱佳。紫砂壶所盛之茶,醇郁芳馨,更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士钟爱紫砂壶的原因。
多年来,我曾为紫砂艺术发展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1、1992年金秋10月,在上海我陪同华永淳来到地处虹桥开发区的太平洋大酒店,面见台湾国民党将领蒋信丞老先生(蒋信丞先生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外甥、蒋纬国先生的结拜兄弟,其时的头衔为:中华战略学会台湾省分会常务监事,其父蒋在孚是华老在三十年代的老朋友),委托他带给蒋纬国先生夫妇特制的两把乐福壶(夫妻壶),此壶为叶秀芽所制,谭泉海大师在上面刻字“清香在我”。蒋信丞老先生当场接过此壶非常激动,说:这下向纬国有交代了”。
2、2004年参与了“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为赠送国内外友人的紫砂礼品壶工作。
3、2005年协助上海一民营企业家在上海市中心愚园路筹建一紫砂艺术陈列室。
4、2008年参与为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九十周年而制作的“中央美院九十周年纪念壶”工作,该特别设计款式的紫砂壶共计是九十把编号的纪念紫砂壶,用于赠送前来参加中央美院九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博物馆长、美术院校校长等世界各国嘉宾。
5、参与了2009年6月23日-26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水墨聚焦国际艺术展”的筹备工作,这次展览除了展出了韩美林等著名画家的书法作品,还展出了顾惠君的紫砂壶作品。
在这里我需要谈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情:有关紫砂茗壶的鉴定。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许多年来,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道德和社会诚信日渐式微。这些年,有许多人通过各种关系、慕名而来,寻找华家父子对各种紫砂茗壶的鉴定。据我观察,一般他们都婉言拒绝的,因为这不仅仅是紫砂艺术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介平民,根本没必要卷入这些麻烦之中。但是不予鉴定,不等于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鉴赏能力和知识,以他们对紫砂艺术的热爱和专研,这些功力他们还是完全具备的,他们在紫砂艺术领域中博大精深的知识是常人难以达到的。每一把优秀的传世紫砂茗壶,必定有它的艺术特点;当代工艺大师的每件紫砂艺术作品也各具特色。我曾见证过他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某些特定社会关系要求的情况下,无任是华老、还是华永淳,他们还是偶尔会展露出他们的独到、精湛、深厚的紫砂艺术鉴定水平的。但是,他们这辈子绝不会为一些蝇头小利去做违背自己一生做人准则的任何事情。
我个人认为:中国紫砂艺术走出地处一偶的丁蜀,加快被世人所了解,与华家父子二代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华老当年在沪杭两地经商时,把顾景舟的紫砂壶作为赠礼佳品,结交当时社会各界名流,扩大了紫砂壶在当时中国上流社会的影响。其实,华永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也为丁蜀的紫砂艺术的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的理由如下:
1、其父华老在解放前的沪杭商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华老当年结交的各界朋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解放后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台湾、香港等地。他们向往中国故土的传统紫砂工艺多年。一朝回归故里,必然寻找故人,而华老年事已高,淡出社会,当国门刚打开时,均有华永淳出面负责接待;同时他们需要采购紫砂茗壶首先是通过华永淳咨询、引荐后,再去购买他们满意的紫砂茗壶的。
2、八十年代初期,在台湾和香港出版了许多有关紫砂艺术的图鉴,印刷之精美、流传之广泛、资料之齐全,把紫砂工艺提高到更高一个艺术境界。而所有这些紫砂艺术的图鉴中的解说词、注解的英文翻译、紫砂艺术的历史资料等均有华永淳提供的,其中涉及许多专业的英语陶瓷词汇。华永淳是宜兴地区英语陶瓷专业方面的专家,至今许多紫砂高级工艺大师有外事活动均邀其参加,包括政府层面的对外商务活动。
3、改革开发之初,评定各级紫砂工艺大师之事逐渐频繁。问题是:这些民间的紫砂工艺大师从小在紫砂作坊中学艺、成长,尽管个个手艺高超,名声在外,但是几十年来根本没有受到过任何正规的文化教育。现在因为需要评定职称,靠他们自身去按照规定申报评定职称所需要准备的各种个人资料和艺术成果的材料根本不现实。是华永淳帮助他们逐个完成了申报各级工艺大师的全部资料,使得他们在今天有了一个社会予以肯定的个人艺术地位。
4、在许多从事紫砂工艺谋生的人,如今都是家有万贯,拥有别墅、轿车加存款。而华永淳没有在这浮躁的市场经济中争名与朝,争利与市,一家至今依旧过着清贫的生活,六楼老式多层房,对于一个近65岁、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讲是如何的不便。这个当年宜兴陶瓷工业学校的校长,其学生数以千计,如今都活跃在社会的每个阶层。多年来,每当我与他走在街上时,对他主动称“华老师”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作为民主党派一员,曾经被邀担任宜兴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之一,宜兴商会秘书长一职等社会职务,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但是他作为宜兴市民主党派纪律监察组成员,为人厚道,办事公道,尽心尽职,其个人品行在当地社会堪称楷模。
基于上述理由,我个人认为华家父子二代人对我国当代的紫砂艺术弘扬光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20多年与华家的交往,父子二代人言传身教,使我不仅仅学到了有关紫砂艺术的许多知识,更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的真谛那就是:荣辱不惊,澹泊名利。
“小荷才露尖尖头”,值得欣慰的是,华家第三代人(华永淳之女)华晓莉,能够继承其家族对紫砂艺术的钟爱,精于制作各种紫砂壶,持多年海外游学的经历,贯通中西文化艺术之精髓,其作品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屡有创意,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我相信华晓莉日后必将在传统的紫砂艺术领域中将把它更加发扬光大、有所建树。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