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6 来源:紫砂之家
早在先秦时期,《考工记》的作者就已经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工有巧,即工艺要精美。作者将此与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质优美一道作为制造精良器物的必备条件。落实到紫砂陶上,工巧就包括成型工艺、装饰工艺、烧成工艺都要精美,舍此,纵然有上佳的砂料、美好的造型、雅致的泥色,都无法利用和表现出来。所以工巧,不仅表现为一种精湛的技艺,而且也上升为一种审美感受,也就是工艺之美了。
以制作难度较高的紫砂壶为例,在成型工艺上,必须达到壶体表面光洁无疙瘩,线条流畅,底部平正,口、面平整无起伏且配合严密,各部位匀称,接头的地方自然光滑,细部刻画周到,通身没有裂纹与剥落。在装饰工艺上,无论是成型者一次完成的雕塑、剔花、印花、泥绘、绞胎,还是需要二度创作的陶刻、釉彩、髹饰、锡包、镶嵌,其制作工艺均必精到,达到同类工艺的一流水准。在烧成工艺上,不能有由于火力不匀、温度不一造成的颜色花搭,有气泡、过老或者过嫩的现象。
“工艺美”之紫砂陶的典范, 当推清代康熙朝珐琅彩紫砂壶、紫砂盖碗和乾隆朝印刻花紫砂成组茶具、金银彩绘紫砂壶等宫廷制品。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银彩绘山水茶壶为例,该壶造型古朴,制作精良,壶腹一面以金银彩绘山水、楼阁与松柏,另一面为金彩篆书乾隆御制诗。盖面用金彩绘卷枝纹边饰,壶口边、足边刻纤细的回纹。彩绘技法娴熟,画意清逸典雅,篆书用笔流畅,底印端庄大方,可谓紫砂器中珍品。这当然与宫廷制作搜集天下名工,不惜工本大有关系。
明代早期有一些紫砂壶制作工艺上略显粗率,乍看还不如当代的摹制品,这是历史的局限所至。其实它们造型的大气与砂料的透气,是后代很难涉及的,这一点必须指明。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