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浅谈紫砂茶具的文化内涵

浅谈紫砂茶具的文化内涵

时间:2007-01-24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茶具以其端庄清丽的迷人风采、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于海内外,赢得了可贵的声誉。纵观紫砂壶艺,无不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陶瓷文化的表达中获取生命的永恒。
    何谓文化内涵?就紫砂茶具而言,我以为其内涵根植于质地、造型、装饰、做工的互相结合之中,通过器皿造型艺术与砂泥的质地美来显示其古朴、高雅的形象,给人以精神的感受与愉悦。紫砂茶具以造型为载体,把作者的思想、理念、境界融入壶体,用它与观赏者交流,并在心灵的默契中,表达鲜活而丰富的文化积淀。所以文化内涵必须也只能体现在紫砂茶具的造型艺术之中。
    那么,紫砂茶具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浅陈管见。
一、是表现在对陶瓷文化的弘扬上
    刘汝醴先生在《宜兴紫砂史》一书中曾作过这样的推论:“从供春开始,把砂壶从一般粗糙的手工业品推进为精致的工艺美术品,这份贡献无可争议,就该归诸于供春。”宜兴紫砂自北宋起步至今,除了继承已有的成就外,还要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工艺水平的提高,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品种。尤其从名代开始,宜兴紫砂茶具的创造得到了文人学士的参与,这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礼部尚书董其昌,清顺治年间广西桂林通判汪森,清乾隆进士、潍县和县郑板桥,清乾嘉年间淮安同知、荆溪县令陈鸿寿(曼生),清同治探花、两广两湖督抚张之洞,清同治翰林、广东湖南巡抚吴大徽等等。这些文人显贵不仅设计图样,而且撰壶铭,书款识,以物寓志,使紫砂茶具发出如文人般的巧思和雅趣,成为上层社会饮宴斗茶的高档茗器和厅堂雅陈的精美艺术品。此时,紫砂茶具的艺术性、欣赏性已经远远超出它的实用功能了。
    陶瓷文化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起源的。紫砂茶具的问世,给宜兴陶瓷5000年文化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紫砂茶具捏筑和片接成型技法,是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制作中所仅有的。用这些方法制成的紫砂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种上古时代器物的感觉,古朴而典雅,受到中外陶瓷专家的极力推崇,称之为“硕果仅存”的陶瓷文化艺术。所以,紫砂茶具的产生对陶瓷文化的鸿扬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是表现在对自然形态的凝聚上
    大千世界,洋洋万物,都可以激起陶艺家创作的灵感,都可通过紫砂语言描述物象精神。涌动的流水、散聚的云团、段岸的危岩、灵性的生物……在砂土的塑造中探求超脱的神秘,在烈火的升华中蜕化出活泼的生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是现代花货的高师,她效法自然,提炼自然,荷花壶、牡丹壶、西瓜壶、荸荠壶、月色娃莲壶、石榴树桩壶等,将大自然中的物体符号巧妙地融入紫砂茶具形体,让自然之魂与艺术之魂交织在一起,产生超越实体的隐喻之美,包含艺术魅力。
    竹是紫砂茶具造型中不朽的题材,要突破先人的造型艺术,赋予新的情致和感官,则是大家的追求。高级工艺师吴鸣的茶具《谦谦君子系列》,都取材于湘妃竹,壶体上几乎都有斑点,这既是器皿的装饰,又是作者的新生。从”谦谦君子意,娟娟湘妃情”;“人生风雨有知己”;“竹马游戏”等壶铭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的所感所悟。这竹子曾经迎风啜露,抚雪经霜,经母体而来,又繁衍子孙,有苍翠勃发的欢愉,也有衰老枯萎的伤感。在作者的眼里,竹如人生,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但希冀与理想总是美好的,于是用特殊的创作思维,用特殊的壶体形制,呼唤翠竹妖娆的风姿。
    又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采用绞泥的技法,让紫砂茶具浸润伟岸的力度,炫示鲜活的脉动。他的《雨花石壶》摄取南京雨花石的瑰姿丽色,用绞泥制成十多颗大小不一,色彩缤纷的“雨花石”,镶嵌在壶体上,宛若金陵奇石呈现在人们面前,体味到目眩心摇的美感。还有一把《天际壶》,敦厚圆润的壶体上,淡淡制造出绞泥线条,勾画出“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澎湃气势。翻腾着滔滔江波的是线条,牵动观赏者心弦的也是线条,这多彩变幻的线条正是陶艺家驰骋的天地,表达了可视而不可及的意境。
三、是表现在对民间工艺的吸纳上。
    茗壶瀚宇,广袤天际。许多紫砂壶具从我国民间艺如印章、石刻、玉器、竹编、木雕、漆器、青铜器以及秦砖汉瓦中探索创作题材,熔古铸今,在平凡中见绚丽,在淑雅中含古朴。实践表明,紫砂茶具在借鉴其它民间工艺文化中,能更反映其敦厚、典雅、端庄的民间文化特色,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鲍仲梅的《包鬲壶》,借鉴了远古时代陶鼎的形象构思而成,并通过银丝镶嵌装饰,塑出一个似鼎非鼎的茶具。这壶在古典、象征、立体中显示浑浊而清明,抽象而具象的形体美。又如他的《犀皮方饰壶》,将红、紫、黑三种砂土混绞成明代漆器中犀皮名品的效果。所谓“犀皮”,实际上是把表面磨损的马鞍皮革的残缺美,运用到漆器装饰上,成为明代漆器工艺的一大特色。如今,鲍仲梅把它嫁接到紫砂壶艺造型装饰上,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品位,引得壶艺界的瞩目。
    结缘壶艺,永恒壶美,是紫砂陶艺家的渴求。工艺美术师强德俊的《提梁一帆风顺壶》,把大海中的渔舟和民间的祈盼,归纳于“一帆风顺”。这壶的造型是船体的写实与抽象结合,变形与夸张相衬,提梁式的壶把是桅杆和帆的组合,壶盖则是变形的鱼。技法上以素面为主,局部采用小弧线处理,着重展示船在行进中的张力和动感。透过壶艺造型,仿佛感觉到人欢鱼跃的景象,它满载了渔家捕鱼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此外,已故大师顾景舟的《提璧茶具》和其高徒高海庚的《集玉壶》、高级工艺师李昌鸿夫妇的《竹筒茶具》、高级工艺师曹亚麟的《瓦当壶》等等,都是把民间工艺融入紫砂文化的精品力作。
四、是表现在对诗话书铭的承载上
    “艺术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透过语言做思想上的交流,透过艺术的形象做心灵的交流”(托尔斯泰语)。宜兴紫砂茶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它将诗、书、画、铭吸纳交融,使其充盈文化味和书卷气,满足人们的审美和鉴赏需求。古往今来,不少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刘海粟、唐云、朱屺瞻、陈十发、范曾、冯其庸、俞振飞等,都喜欢在紫砂壶上亲笔书画,镌刻定制作。“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成了紫砂茶具独有的神韵和风采。
    在此,不得不提起紫砂陶刻艺术。陶刻家使用一柄钢刀,在壶体表面或铭款识、或锓印章、或摹汉魏、或镌画图,刀随心驰,挥洒自如,令人叫绝。“泥炼天心抱,汤烧茗德扬”;“茗外风情移月影,壶边江静听松涛”;“紫瓯含团月,香茗涤心源”;“精思巧手,茶道文心”。。。。。。这咏壶吟茗的佳句闪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神秘之光。此时的紫砂茶具不仅仅是一把壶,而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这种至美的艺术品,是从千锤百炼中来,留给人们的是隽永的美感。
    综上所述,证明了一点,就是紫砂茶具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历代陶艺家挖掘我国陶瓷文化富矿中把握时代脉搏,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通过泥土的捏制,展示出来的,有着与人类依存的渊源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砂茶具已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逐步成了物化了的精神艺术品。
    我们这一代紫砂从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要在创新中跨越各自的心态模式和知识框架。如果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就应该把紫砂作为陶瓷文化的精髓,寻求新的创造,去展现其瑰丽的文化内涵,使这颗“华夏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