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31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壶,色泽浑厚,造型古朴,伴着悠久的中国茶艺跨越千年。江南小城宜兴也因为这小小的紫砂壶而名扬天下。
紫砂村,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个普通村落,村名原叫“上袁”,1992年因为这里“家家捶泥、户户制坯”而更名紫砂村。村党支部书记杜其松介绍说,紫砂村1200多名村民,80%的人都干着与紫砂有关的行当,村民2008年人均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回顾我们近年的紫砂产业,可以说在富民中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
传统烧制紫砂是以柴草为燃料的龙窑,后来煤窑普及,紫砂村一带“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宜兴人头顶少了几多蓝天白云。近年通过清洁能源改造,这里的紫砂窑炉已经全部改成了电窑和天然气窑,烧制水平没有下降,对环境的污染却大大减少。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国内市场掀起一股“紫砂热”,宜兴的紫砂生产火爆一时,由此也造成原料紫砂泥的过度开采。近年来,宜兴市开始对紫砂泥实行限量开采,以保证资源能够永续利用。2006年,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了《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对宜兴紫砂从工艺到原料实施系统保护。
泥歌耕耘壶、器成方圆壶……在紫砂村村民高奋荣的工作室,陈列着他创作的众多精品紫砂壶。工艺的传承需要人才资源,宜兴市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展览、评比,鼓励和培养专业人才,发动大批民间艺人大胆创新。宜兴紫砂工艺品推陈出新,产生了大批精品佳作。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宜兴市紫砂产业从业者约有两万人,而其中具备专业技术职称者将近2000人。这其中除了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多名外,还有一大批颇具才华的青年工艺师。
蜀山古南街,幽深的青石小巷、斑驳的板门花窗……这里曾是紫砂民间艺人聚居的地方,10多位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从这里走出。为保护记录紫砂历史的这一历史街区,宜兴市已经着手编制保护规划,实施修复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紫砂历史文化的旅游开发。
紫砂村已经建成了紫砂一条街。杜其松说,村里正在打造紫砂文化的旅游线路,将来游客可以在这里品茗茶、赏紫砂、参观作坊、购买产品,让紫砂文化产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史俊棠介绍,宜兴的紫砂家庭手工作坊约有1.2万多个,不独紫砂村,在丁蜀镇的双桥、西望、洋渚等村,几乎“人人做壶,家家开店”,由此形成了包括原料加工、模型工具制作、窑炉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领域的产业链。“宜兴紫砂曾有很长时期是作为工业品来生产,如今市里更加强调其文化功能,把紫砂产业定位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文化产业来发展,这样的路子,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史俊棠说。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