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1-23 来源:紫砂之家
曹婉芬 孩提时代的我去外祖父家玩耍时,总是喜欢去对门朱伯伯家看他做茶壶,看他将泥巴敲敲拍拍,搓搓捏捏,不一会便做成一件珠光闪亮的茶壶了,看得我如痴似醉。有时淘气的我忍不住在他工作台旁涅泥巴、玩工具,总要玩得他假装生气时我才肯离开。想不到孩童时的玩耍却与紫砂制壶大师、花货泰斗朱可心结下了紫砂艺术之缘。
15 岁那年小学刚毕业,巧遇紫砂工艺班招生,有幸师承于朱可心先生门下为徒。从此走上了紫砂艺术生涯,从而真正开始规规矩矩地捏泥巴做工具。在朱辅导的教诲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紫砂造型工艺的基本功训练。
紫砂器皿的筋纹器和花货是紫砂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这正是朱老先生最为突出的专长,而且是独树一帜。在学艺的过程中,朱辅导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教导还记忆犹新。可能是我特别爱做筋纹花卉产品的原因吧,或者是老师看到学生的特长,朱辅导曾经为我开“小灶”传授技艺,在烛光下诲人不倦手把手地教我做松、竹、梅桩的工艺技巧,枝叶的布局安排等等。回忆起老师毫不保留的艰辛教诲,点点滴滴无不历历在目。曾记得师训玉言“会不难、精不易”,想起这些,没有严师的教诲哪有我成才的今天啊 !
恩师的为人大度豁达,高尚的艺德更是后辈们必须颂扬和继承的,融洽的师徒关系,谈笑风生的传艺生活,在我们师兄弟师姐妹的心中无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紫砂艺术殿堂中有今天的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这正是老师的苦心培育、勤劳耕耘而留下了丰硕成果。
朱辅导善于吸收紫砂历史上不同流派的特长,为我所用。他也要求学生不要有门户之见。我牢记师傅教诲,更是如饥似渴,朱可心老师的松、竹、梅老辣如真,裴石民壶式的圆拙玉润,王寅春器皿的明快挺括,顾景舟的稳健入微,都是我艺术道路上学习的“碑帖”。历代名人杰作更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吸收紫砂艺苑中丰富的艺术营养,才能育出采众家所长,集古今之典创自成一格的作品。我精心制作的《壶艺掇英》壶组共拾件,每件均是名家代表样式,集中体现了光素、筋纹、花货、树桩、提梁等各式制作技法。此组作品曾在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中获得二等奖。
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是艺术升华的必由之路,在传统的制作技艺中融入更深的生活意境,使人联想翩翩。在近几年创作的如:雪中玩耍的《童心壶》,破壳而出的《脱颖壶》,见果含唾的《欲滴壶》,飘然入仙境的《逸仙壶》,这都是在造型上不离传统技法,但渗透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落俗套赋之新意,这些壶式均受到收藏者的喜爱。
理论知识和专业培训是提高艺术修养的措施,通过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的《虹桥提梁壶》,与王建中副教授合作的《田家乐壶》,与美国设计师哥拉塔合作的《怒放提梁壶》等等,并创作了嵌银丝《无瑕壶》(被收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
博大精深的紫砂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历代名人提炼创造已装点得耀眼夺目。只有虚心地继承好传统,在这个基础上精益求精,立意创新才能使紫砂艺术之花更鲜艳夺目。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