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现代紫砂陶的发展脉络-吴鸣

现代紫砂陶的发展脉络-吴鸣

时间:2007-01-20 来源:紫砂之家

当紫砂从日用陶中逐渐分离出来,经过数百年来艺人的不断积累,形成了自身风格和语言,产生了光货、方货、筋瓤货,花货几个门类。几经盛衰出现了一大批如供春石瓢掇球仿古、曼生诸式等非常感人的经典作品。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代表人物为造就紫砂风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此,紫砂发展大的框架其本确定,以后的创作大体在此定势下完善、丰富。基本形成虽不乏变化,但大的语言规范不出其右。也是此原因,紫砂保留了深深的传统意味。这个期限持续了相当长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从五十年代起,整个紫砂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紫砂的产业、创作、效益逐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这个现象许多人认为是个奇迹,其实在偶然中有着必然因素--内部成因和外部成因。内部因素是紫砂自身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如创作设计能力、审美层次提高,文化涵量的增大等。外部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提高导致市场的需求。
市场等社会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内部因素的形成则有着某种内在机缘,其实也联系着部分社会因素。也就是说离不开历史大环境。我们不妨来看看现代紫砂的发展脉络。
首先,产业的集体化为紫砂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虽从现在看,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某些弊病制约了经济发展,尤其是象紫砂这种还是以手工为主的产业,还会相当程度的私有化、家庭化,但无容置疑,在当时新兴社会的上升态势中,集体化加大学习、竞争机制。当一大批徒工在集体学习传统技艺中一旦形成竞赛意识,所激发的能量、动力是单门独户的较为沉寂的父带子、师带徒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它又提供了许多参与其它活动的机会。譬如评比、展览、交流等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入紫砂的发展,形成了鼎盛局面。
多年来,老一辈艺人如任淦庭、裴不民、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在紫砂技艺的传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了大批人才。特别是顾景舟以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异于常人的悟性,集传统技术之大成,并加以理性总结,概括,形成了一套“公欲善其事,心先利其器”的制作法则,长期来强化训练、传授、规范后辈专业人员的技艺,对传统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其次是紫砂经历了专家、艺术家进来,厂里也派人去院校、艺术结构学习、进修、深造。或者干脆将专业班办进产地、单位,再加上院校师生的创作实习,大大促进了紫砂的创作发展。
最早给紫砂带来正面影响的是以设计性为主的创作理念,这也是中国工艺美术教学的方式,也是陶瓷创作审美的主流。如高庄、顾景舟合作的提璧壶,是公认的当代紫砂名作,纯正、大气、富阳刚之美,将一种产品设计的理念传达给紫砂,注入了新的内容。亚明从书画家的考量为出发点设计了一些苟壶,也很有积极意义。
紫砂有许多人通过外出学习,加上自身努力,取得了大成果,形成自身风格特点。
徐秀棠通过对历史的关注,对民间雕塑,其它陶瓷的研究,结合紫砂材质自身的特点,开创了紫砂雕塑的一代风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早期以近传统为主,近期也融入了现代手法,以便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并著书立传,研究紫砂。
高海庚在他那令人婉惜、未能充分尽意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市场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陶瓷创作的设计功能,构成了紫砂造型的一个特殊现象。作品之多、影响之大、对其它工艺美术形式的借鉴和融化,是当时紫砂的一大景观。为紫砂呕心沥血,作出很大贡献。
潘春芳不仅将院校的东西带给紫砂,又将紫砂创作和研究带回院校,融入教学,促进了多方面的交流。
韩美林的多次创作实践,给宜兴陶瓷带来了许多东西。他的创作理念、思维扩展了人们对陶瓷的视野。他的“韩”式独特形象丰富了紫砂语言,活跃的创作方式使许多人受益。他的作品形象优美、酣畅、明了、是紫砂造型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些院校,特别是中央工艺美院与宜兴陶瓷有着不解之缘。训练班多种多样。或请老师来产区,或让学员去学校,为宜兴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当然,这些都同当时陶瓷公司各有关厂领导的大力倡导分不开。可以说,这是宜兴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闪光点,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为创新设计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创造了好的条件,造就了许多人。它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巨大的,使宜兴陶瓷尤其是紫砂进入了一个最盛期。
与院校挂钩,使许多老师专家投身其间。陈若菊、张守智、金宝升、杨永善、王晓林等为传播陶瓷知识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宜兴陶瓷的发展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教育之余,陈进海、王进中、李正安等曾设计了许多作品,从独特视角叙述对陶文化的理解。其中张守智最为典型,他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许多艺人合作做了很多好作品,如曲壶、构成壶等,大大丰富了紫砂造型语言,影响甚大。
中央工艺美院的陶瓷教育是设计为主,整个思路是设计型的。对于一系列设计规律的运用非常严谨,要求甚高,着眼大处,讲究气度,代表了中国设计风尚的一个重要层面。因而学员们所接受的实际是以设计为主,学习设计规律和技术要素的一种方式。在形体结构、造型上加以创新的一种中国长期来沿用的传统模式,为适应陶瓷产业结构调整所作的微调工作。它同市场的变化发展紧密相联系,以产业生存服务为主旨。这是中国陶瓷产业的一种独特语境,它的轨迹因此有别于后来获得先行发展的国外以主观意念为主现代陶艺形式。它非常适合于有深厚传统语言,讲究规范的紫砂的工艺流程方式。因而给紫砂带来的效果是非常积极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影响了一批技艺工艺人员,使创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现在紫砂的中坚力量中许多人与此有渊源。如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谭泉海鲍志强何道洪顾绍培周桂珍、曹亚麒、葛陶中、施小马、刘建平、江建祥等等一大批人在创作中融入个性和现代性,传统手法和设计相结合,都硕果累累,成为紫砂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为紫砂赢得了很大荣誉。
在产区与院校交往中,师生们来产地搞创作或实习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这种联系,加大了相互影响,一方面有助于产区专业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院校对产区具体情况的了解,针对性地制订和修正策略,有利于产业发展。鉴于历史上书画名家介入影响,现代紫砂与书法结合创作的事例一直未断过。有个体结合的形式,也有大的笔意形式。紫砂工艺厂曾邀请了国内许多名家举办过一次大型展会,出了一本《紫墨黛壶》专集,这是书画名家与紫砂名家的结合。陶校张志安老师也曾先后邀请书画家在紫砂厂举办五次金秋单会,出版多本画册。通过书画家的参与,推动了紫砂创作,扩大了影响。刘海粟、陈大时、朱屺瞻、唐云、程十友、冯其庸等许多大家都不同程度在参与其中,出现了许多佳作,为紫砂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紫砂创作中,还有外国人参与设计的事例。美国人古拉特曾设计了一批图纸,将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与紫砂结合,定做了好些作品。作品很有意思,也非常独特,完全不同于传统紫砂审美。
1997年曾有一个《西方陶艺家--宜兴研习营》活动。好几个国家数十个陶艺家云集宜兴进行紫砂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艺术的不断翻新,国内外的交流影响越来越多,大大丰富了艺术涵量。一种以陶瓷为材质、寻求个人艺术特性的艺术形式--现代陶艺应运而生。
紫砂现代陶艺的整体探索逐渐显现,应该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不是说之前没有现代陶艺探索,一些当地从业者、外来艺术家、院校师生早已将这种理念尝试于局部创作中,但是个体的、朦肬的、非全身心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交流、探索,现在人们对现代陶艺的涵义:中国在独特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陶艺形式与国外现代陶艺(在他们的环境下所衍生)的异同已经比较明了,也形成了现代陶艺大面积的呈现,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由于当时院校与产地联系日益密切,学习、进修、深造,使人们的创作理念日趋明晰、成熟。随着紫砂市场的逐渐兴旺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紫砂创作,包括许多外地人。走走停停留留,许多愿意献身紫砂事业的人留下探索。鉴于紫砂是一种产业方式,由于市场及生存因素,许多人并非纯粹在做陶艺而较大程度滞留于工艺范畴,但已将现代观念融入创作,也不乏全身心探索个性语言的现代陶艺作者。
一些曾随徐秀棠学艺的人,以自然主义手法创作了一大批仿生作品,与传统的仿生手法不同。传统的仿生作品(花货)采用规范的传统制作语言“紫砂味”很浓。而周定芳、陆文霞、尹祥明等的部分创作则偏重自然主义,以“象”“真”为主要手段,皮包、竹子、窑舍、推车、工具等什么都做,题材丰富,涌现出一些好作品。由于审美思维相对单纯,提炼相对弱些,易于摹仿,只要心灵手巧就行,于是一时间内很多人都介入此类作品,趋之若鹜,作品雷同。这类作品同西方、港台有交互影响,也很适宜紫砂土表现。
后来从美术陶瓷(彩釉陶)加盟紫砂的卢剑星则是以原存的对现代陶艺的敏锐感觉移植、摩合于紫砂,将其它一些陶瓷手法融於紫砂创作,构造出一种紫砂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如与陆文霞所合作的五色土系列,作出传统以外的尝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于对紫砂的兴趣,吴光荣随妻子许艳春将许多时间用于探索紫砂创作。他将原长于所学专业的思考如环境、发展等政治问题成功融于创作,有非常的探索意义。他的摔壶系列,利用原来在制作过程中的失误--坯体的挤压痕迹加以人为的扩展和夸张,化无用为有用,在非理性中寻求一种理性的美感,展示出一种纯粹的个性语言。
罗小平的作品既体现出对传统雕塑的较深理解和良好的基本功,又借鉴、消化了一些现代艺术思维和形式,并寻找到合适的表现手法。《天地间》传达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精神,《招鹤》《愚者》等融合了中国新文人画的一些形象,从二维向三维的扩展中剥离和添加,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方式,并将一些其他陶瓷的烧成方法用于紫砂而有别于传统。
葛军陈建平周刚徐青等许多人投身紫砂创作研究,从多种材料、手法的运用到念的思考,给紫砂注入了多方面的新内容。
笔者较早作紫砂现代陶艺探索。早期除学习外,主要是多作此方面的思考,偶然做些习作,重主观想法的流露。对紫砂用现代陶艺方式进行大面积试探是一九八六年从学校出来后,同时也关注理论方面的东西。第二届中国宜兴陶艺节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漫谈紫砂陶与现代陶艺》,试图阐述在中国,陶瓷作为一种产业的情况下产生了现代陶艺这样一个流派后两者之间的异同,即现代与传统的异同。
笔者的创作希望在社会大环境思考中体现对整个紫砂文化的关注,既包含紫砂传统,也关注其它艺术的发展变化。希望作品同传统紫砂不一样,与其它陶瓷不一样,以后做的与以前做的不一样,各种各样、题材广泛涉及,希望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身风格。在以后的创作中可能会更关注内心,走向纯粹,不受固有审美、功能的束缚,寻求一处既属于自己又属于紫砂的语言。
紫砂陶艺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既要展示个性,又要发挥材质优势及不可替代性。如果可用其它材料做,何必用陶瓷?能用其它陶瓷做,何必用紫砂?我认为紫砂有两个东西应该保留,一是传统精神、传统审美。讲究制作技艺及方式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多年来人们对泥性理解、阐释的经验。二是语言的独特性,这是它存在价值的体现。
愈来愈多不同专业、不同地方人的参与,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局面,给紫砂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现代设计、现代思潮的介入,大大扩展了创作容量和形式。紫砂将处于以传统生产、设计为主,同时融纳多种创作审美形式和更多文化内涵这样一种状态,是有史来最辉煌及最具潜力的时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加倍努力,我们完全有理由期盼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