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8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规格齐全,千姿百态。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先人、前辈探索的文化和工艺渠道吸收有益的器型元素,把它们应用到紫砂艺术的实践中去,创造“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使紫砂壶有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声誉,从而诞生了众多的器型门类和积累了一大批经典作品。
这些经典作品的造型来源可归纳为:(1)仿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代古青铜器的彝、鼎、尊、爵等器型;(2)仿古代陶器如彩陶、晷、觚、杯、瓿、罐等造型以及秦汉晋的瓦当、汉砖纹样;(3)仿古代器物秦权、玉器、钟、鼓等造型:(4)仿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形象,或加工变形塑造,用浮雕、半圆雕的手法装饰应用,如莲、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5)仿实用器皿借形改装,如笠、柱础、筐、升、斗等;(6)其他各种几何图案形,如菱花、葵式、多角多面各形状。
紫砂陶的手工实践是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受时代制约和影响。一些器型诞生后在不同艺术追求的艺人手上 经历了时代变化,有了新的辅助手段或工具后,又变化出不同的风格,既体现出经典的形式影响,又有新颖的、合乎时代审美变化的美感,在身筒、摘手、把等部件有各自的审美变化和改进,如供春壶、石瓢壶、仿鼓壶、井栏壶、掇球壶、鱼化龙壶、掇只壶、虚扁壶、梅段壶、竹段壶、僧帽壶等。这些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用行家的话来说,属于“跌不破的形款”,意思是这些形款虽历经几百年,仍然保持着造型魅力,很受行家喜欢,并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供春壶,又名供春树瘿壶。相传为明正德年间供春所创,实为晚清黄玉麟所创。此壶问世后,各名家纷纷仿作,在此形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各自不同的新的面貌,如江案卿的供春树瘿茶具,顾景舟的小供春壶等,徐汉棠的灵芝供春壶,汪寅仙、徐秀棠的供春壶,顾绍培、吕尧臣的大供春等,他们在身筒的树瘤处理上,在手把的正耳把式、倒耳把式还是两支点式、三支点式上,壶盖的南瓜形、灵芝形上,各擅胜场。
掇球壶是典型的光货传统圆壶款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的代表款式之一。民国年间艺人程寿珍、俞国良等都擅长此壶制作。它运用圆球形体处理造型,的子、壶盖和身筒,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掇球壶基本造型插图)。身筒的大圆切去上下各一小部分,作了壶口和壶底;壶盖的中圆只有上半个,下半个虚设在身筒里。身筒的上半圆为了体现肩的精神,在壶肩处略有收缩,形成颈部,在壶体曲线向下转弯处稍稍向外扩张一点,成为壶把和壶嘴的上接触点,使壶体显得健硕有力;身筒的下半圆,向里略收底径略小于口径,使整个茶壶的重心向上提了一点,整个圆球形的身筒略似一个苹果,视觉上显现灵秀之气
圆稳匀正。掇球壶的嘴比较短小,壶把却相对粗大,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壶嘴的最高点与壶把的最高点均与壶口齐平 实现了整体A,3gl谐与统一。掇球壶只是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灯草张,整个造型简练得几乎不需再用其他任何装饰。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行话叫文武线,或叫子母线,使造型更显安定与厚实。
与掇球壶一样,仿鼓壶也是经典的款式之一,是程寿珍、俞国良等人的拿手作品。它的形体处理手法和掇球壶有许多其同之处,其基本形是由大中小(即身、盖、的)三个椭圆满球复合组成。从视觉效果来说,椭圆更富有变化性和灵动性,这种款式的壶形体较矮,口径在比例上偏大一些,可增加茶汤和空气的接触面,减少“闷”的弊端,是饮用绿茶的最理想的壶具之一。
这些经典佳作是学习和理解紫砂艺术的生动教材。它给予我们多方面深刻的启示:一是确立基于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感悟的创作理念;二是从不断探索和实践得来的高超独特的手工技法;三是不断加深对紫砂原料的深刻认识和对理化知识的掌握运用;四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这些经典佳作
是历代紫砂艺人殚精竭虑,不断进行工艺实践的结晶。是留给我们后人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间一切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紫砂艺术也不会停留在现有水平上。传承这项遗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拓创新,是当代紫砂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