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5 来源:紫砂之家
中国禅宗是唐宋时期无数杰出的禅师创造的。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禅,凝聚着东方的智慧,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以及对真实人生的追求。一千多年来,禅宗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大夫,从而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禅可以使人们把握自己、肯定自我、热爱人生,使之心灵自由、奔放、果决、豁达,充满自信;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把世俗的功名看得淡一些,从而生活得洒脱一些,再洒脱些。
禅宗虽然是中国文化的杰作,但是通过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弘扬,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禅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就不免有所失色。禅宗延续到宋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又主动吸收儒、道两家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以俗为雅,直接影响到明清两代紫砂壶艺创始时期的审美情趣。明清两代的紫砂壶,形式和花样虽不如现世繁复,但思想深度有所超越: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这些特征根植于宋人以俗为雅的文化性格。宋代的儒学家也弘扬了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茶壶相结合的传统,更加注重的是内心道德的修养,采取和光同尘、与俗相俯的生活态度。明清两代的审美态度也继承了宋代,以饮茶世俗化的姿态融入紫砂文化,当时的陶艺人认为,紫砂壶的审美活动中不在于审美客体一定要具备华丽奢侈的外形,关键在于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这一种审美观念和紫砂壶以自然为禅趣不谋而合。
在紫砂陶的艺术圣殿里,艺术家写实率真,寄寓深刻。制壶技法间既有线条的粗犷,也有微毫毕现的细腻雕塑,尤其是在紫砂壶器上赋予虫、草、花、鸟等自然景物的闲情逸趣,以及领略峰峦江河沧浑的壮阔磅礴之余,更可反映出陶艺家对大自然的静观与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描摹和向往,折射出心灵的禅趣。以清朝祯祥制作的青灰砂泥绘“山水诗文壶”为例,此壶最大的特色是采用泥绘的方法在壶腹绘制山水诗文,表达了中国人干百年来对山水文化的审美观念。构图采取通景平远法,远山起伏,层峦叠嶂,其间绘屋字吊楼。近景寥寥数笔勾勒出江中一叶小舟迎面划来,船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清灵闲逸又极富动感。江畔前有嘉树数株,柳枝枯茧,参差有姿,深浅浮雕作树干以强调其层次感。树石之后有茅亭,亭后树影幢幢。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意韵却是更加丰厚,这种观照自然的方式表现为一种禅趣。“山水诗文壶”壶腹泥绘的山水亭台运用了中国画“树远则淡近则浓”的道理,用点墨表现远树,以精工刻画近树,给人以远近分明、层次清楚的效果。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画面留白颇多,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山水画面在白纸上尚且不容易表现意境,祯祥在“山水诗文壶”上以画法进行泥绘,仿佛也呈现出了一幅素净雅致的山水景象。画面中,船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中钓鱼,展现的就是世俗化的渔民生活,这里隐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趣。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