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发现一把早期紫砂壶

发现一把早期紫砂壶

时间:2006-12-31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壶深受国内外收藏界的喜爱,但紫砂壶的创始年代,一直是紫砂壶文化史上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考古发掘,紫砂壶的创始年代才算有了结论。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博物馆鉴定,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的烧造年代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羊角山紫砂古窑是一座宽1米左右、长10余米的小龙窑,主要堆积物是早期的砂壶残片,包括壶嘴、壶把、壶盖及壶身,可惜,完整的紫砂壶至今未见。
  今春,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的地摊上偶得一把早期紫砂壶。据摊主说是去年冬天在南京江宁区泉水私坟迁移时从一民工手上收得。可能因此壶不具现代艺术美感而被藏家忽略,幸而为我所得。
  此壶造型显古拙大度气质,胎骨为红泥,呈海棠红色,高14.5厘米、腹径1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1厘米。壶盖为“天压地”式,壶嘴为直嘴,壶把为正耳式。难得的是完整无缺,与羊角山残器复原器型不同,它的壶型更接近罐的形状,尤其壶盖的造型与羊角山古窑址出土的壶盖近似完全一样。砂壶泥料的淘炼较为净细,但加工工艺极为粗糙,壶盖内层留有明显的泥料捶压痕迹,身筒对接缝在壶嘴处,身筒和壶嘴之间挖的通水独孔极不规则,身筒挖洞的残片仍留在壶嘴孔中,也可见早期原始工艺的状况。
  见于记载最早的是一把六瓣圆囊紫砂壶,底刻“大明正德八年(1513年)供春”楷书八字。砂艺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今见具有供春铭款的传世茗壶,就其泥料质地、成型工艺及烧成情况分析,不能是供春原作。”
  现存完整的早期紫砂壶,是1966年出土于南京南郊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此墓葬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这是把极其珍贵、确有年代可考、唯一存世最早的紫砂壶。此壶高17.7厘米,口径7厘米,现存南京博物馆。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说:“此壶的胎质和制作工艺,虽比宜兴羊角山北宋残器要精致一些,但手法和风格可以说完全相同,成型方法是将泥料捶压成片后,在木模外按压成身筒;嘴和梁脚的安装,是在身筒上挖洞以后,如做白铁工艺似的,用插入铆接的办法。”
  我所得的早期紫砂壶,从壶的泥料质地、工艺方法、造型风格上看应是一把早期砂壶。与顾景舟所言也相符合。能早到何时,我不能准确判断,因为我不是考古专业的学者,也不是砂艺业内人士,但感觉此壶应早于吴经墓的紫砂提梁壶,也有可能为元末明初所出。因为羊角山紫砂古窑址堆积层的浮面层断代为元末明初。当然这种早期砂壶,与明清以来紫砂壶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它不过是一个普通品种,可能主要还是作为煎茶煮水的用具,但它总是反映了早期紫砂工艺的发展过程。
  我是一个陶瓷收藏爱好者,只是出于对紫砂文化史一些层面的探求,以补羊角山紫砂古窑出土砂壶残片无实物的缺憾而已。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