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30 来源:紫砂之家
“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纪念展”将于13日在四川博物院揭开神秘面纱。来自(台北)历史博物馆所藏的35件(套)张大千晚期精品力作将会和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的早中期张大千传世作品一起,完成勾勒一代大师的绘画艺术版图。而作为首次来到大陆的(台北)历史博物馆张大千藏品,更是备受关注,这批珍贵的藏品将于今明两天在特殊安保的护送下,抵达四川博物院的展地。
张大千1949年末离开成都后竟一生再也无缘回乡……这批首次抵蓉的绝世珍品大部分都是张大千在异乡的怀乡之作。成都商报记者昨天下午独家连线(台北)历史博物馆的资深研究员巴东教授,他更向记者首度披露张大千晚年的怀乡艺术作品和创作乡愁。
(台北)历史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巴东将在本周三从台北飞赴成都,参与本次大展的开幕并做张大千艺术研究的专题讲座。昨天他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独家专访。巴东分析说,张大千抵达台湾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这也是张大千晚年作品中多次出现故园山水的原因之一。一生漂泊行旅,作画无数,但四川的山山水水依然令其难忘,如同印刻。此次台北方面赴蓉亮相的珍品中,《长江山水》(八开,每开11.8X38cm,1962)、《资中八胜》(八开,每开34X69cm,1956)、《峨眉山月》(45.1X37.5,纸本,现代)、《蜀江图》(上卷,45.4X1036cm,纸本,1962)、《蜀江图》(下卷,45.4X935.9cm,纸本,1962)等等重要作品都是源于对四川的乡愁而创作。比如《长江山水》和《蜀江图》,是大千先生少年时代的一种印证与追忆,在重庆求学期间就十分熟悉的长江,在张大千一生的创作中魂牵梦绕。1916年,大千随二兄善子离开重庆赴上海时,便种下了深刻的印象。家在内江的张大千,1938年后十余年间,又长住成都,均位处长江的主要支流,在航空业并不普及的年代,乘船进出长江,是他生活期间的常事。这些沿岸的风光,不单是他记忆中的故园色泽,更是一种乡愁,“隔着山的遥远是种思念,隔着水的遥远是种忧伤”,张大千一生多情,此种浓烈乡愁,令他备尝。
而提及《资中八胜》图,则是张大千思乡的代表作,曾在巴黎、台北展出。这次首度回到四川展出,更是极为难得。
《长江山水》是大千先生少年时代的一种印证与追忆,在重庆求学期间就十分熟悉的长江,在张大千一生的创作中魂牵梦绕。1916年,大千随二兄善子离开重庆赴上海时,便种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航空业并不普及的年代,乘船进出长江,是张大千生活期间的常事。这些沿岸的风光,不单是他记忆中的故园色泽,更是一种乡愁。
八德园位于巴西,是张大千中晚年重要的居所之一,也是他费尽心力所营建最重要的园林。虽说离开故乡带着乡愁,但由于辟建这片新园,使张大千能于垦植之乐中稍忘流离之苦。《八德园小景》也是在此创作,赠给至亲友人。
巴东的弟子,此次两岸纪念展的联络人之一周妙龄,今日就将抵蓉。在本次展览的纪念画册上,周妙龄著有一则“(台北)历史博物馆藏张大千《八德园小景》二作研究”一文,她披露,(台北)历史博物馆所典藏的张大千书画作品中,有二套《八德园小景》图,其中之一为1962年8月所作,另一套则无年款,二作皆以张大千旅居巴西时的住所“八德园”为创作主题。《八德园小景》的题款中,述及张大千与其表亲兼同乡挚友的郭有守(1900-1978)同游情景,因此判断此作应为绘赠郭氏所作。
八德园是张大千中晚年重要的居所之一,也是他费尽心力所营建最重要的园林。虽然他一生中历居多处名园,如苏州的网师园、北京的颐和园、甚至晚年台北的摩耶精舍等。八德园位于巴西,在圣保罗市市郊处的摩诘附近,张大千因为此地“极似故乡成都平原的风景”而决定购下建园。当时他的心境可在其题款中表明:“老子平生消受处,随分为欢,百岁如过羽。健饮健谈仍健步,登临何必非吾土。好景留人须且住。买个荒园,笑向儿分付。竹外梧桐栽几树,凤凰栖老休归去。凤栖梧。”
虽说离开故乡带着乡愁,但由于辟建这片新园,使张大千能于垦植之乐中稍忘流离之苦。他亲自参与园内的设计,不惜巨资自台湾、香港等地买进各式植物、凿池造山,甚至还请专人专责照顾园内盆景。且自他移居后,造园的工作多年来一直未曾间断,就像是他持续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
张大千除了将托寄个人情思的《八德园小景》(二)赠与挚友郭有守之外,也曾以其他的八德园相关画作,赠送关系至为亲近的家人或友人。例如1963年,张大千女儿张心瑞及孙女莲莲自四川前来相聚,分隔多年的一家人终于能共享天伦,到了1964年心瑞母女将行返回,临别之际,张大千想到不知何年才能再见面,心中既感慨又不舍,而将一件《摩诘山园图》送给女儿和孙女。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