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8 来源:紫砂之家
修心静虑,所谓“禅”也。把茶纳入禅的境界,是要把茶喝出宗教信仰来。茶之品味,高乎哉!博大精深哉!
为了让“茶禅一味”名正言顺,佛教中这方面的故事还真是不少。最著名的同时也是最不可信的,当算是“达摩眼皮说”了。此说竟然把禅宗创始人的达摩的眼皮当做世界上第一株茶树的产生源。说他面壁修行,睡着了,醒来后恼极,便割了眼皮。哇,掷地之处,绿叶婆娑,摘下煮尝,顿生精神。从此,茶禅便开始一味了。
其实,中国在没有僧人之前就有茶了。有些喝茶的中国人在佛教传入东土的东汉时期出了家,老婆孩子不要了,美酒佳肴不要了,但茶却是可以要的。总结一下,据说,茶对禅有三大好处:1.打坐时提神;2.助消化;3.不想念异性了。这样,茶就从俗家走进了佛门。
王涛 原矿底槽清《君之风》
我猜测,在佛教盛世的唐代,有一度,人们对茶与禅的关注已经到了类似于今人喝盐卤、打鸡血、做气功的狂热程度吧。当时有个叫封演的文人上了趟东岳泰山,我的天,到处是带着茶具升火煮茶的人。原来寻岩寺来了个降魔师,教人学禅,不让吃不让睡,只让喝茶。善男信女们可虔诚了,满山遍野地煮茶饮茶,封演写了一本书,叫《封氏闻见录》,专门记下了这事。
连世界屋脊西藏的寺庙也离不开茶。上千的喇嘛云集,都得喝茶,那煮茶的锅,大得吓死人,有个掌勺的僧人,失脚落下去,淹死了。
僧人喝茶,当然还有延年益寿的愿望。唐大中三年,有个120岁的老和尚来拜见皇帝宣宗。宣宗问:“您吃了什么妙药活那么大岁数?”答:“我不吃什么药,就是喜欢喝个茶。外出时一天能喝百把碗,平时也起码四五十碗。”宣示一听,赏了他50斤茶,让他住在保寿寺里,接着喝。
渐渐地,茶禅的关系牢不可破了,一是佛教提倡“农禅并重”,寺院普遍种茶;二是佛门节日甚多,各类菩萨的生日成了老百姓的狂欢节,赶庙会是某种一日游的形式,僧人组织茶汤会,组织慈善的施茶活动,佛庙成了个大茶馆,专门配备的施茶僧,不也同时是“茶博士”“店小二”吗;三是形成茶礼,当了和尚,自然多了许多规矩。喝茶也不例外。给佛祖献茶,是很讲究的。据说假如庙中有两面鼓,东北角的曰法鼓,那西北角的就是茶鼓了。茶而鼓,自然是与饮茶的某种章法有关啰。
然而,茶禅之所以一味,归根到底,乃是因为茶是一种被赋予了禅机的饮料。宋代有个叫圆悟克勤的禅师,手写“茶禅一味”于日本弟子,回国时船翻,装在竹筒中的字幅儿经辗转到了一休大师手中,据说一休以此得道。这四个字便成了镇寺之宝,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里。又,赵州和尚用一句“吃茶去”对待人们的一切问题,因为禅宗的教义是无法直言的,所以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我个人的理解“吃茶去”,大概是要打断问者的平常思维,叫人把一切缠绕于心的人世烦恼苦难悬置起来,以空虚清明的心境去过日常生活吧。这样,你就和禅在一起了。赵州和尚之所以要说“吃茶去”,许是因为,从一颗平常心出发,茶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象征物吧。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