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11 来源:紫砂之家
中国陶瓷,发明最早,首先使用釉及窑火的伟大艺术,千变万化无涯无尽,技艺达世界最高峰,在英文字典里,陶瓷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自然我国在世界上享有"陶瓷之国’的光荣称号。
江苏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远在五钱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人都人类祖先就发明了陶器。而今鼎蜀镇窑场方圆数十里,仍然是家家做坯,处处皆窑.遍地产陶,成为陶器世界,故宜兴又名陶都。
陶都宜兴,古称荆溪、阳羡,境内水土利陶,砂壶宜茶。明、清的词人墨客写下《阳羡茗壶赋》、《阳羡名陶录》等诗文赞美宜兴,宜兴本是长江金三角西陲的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之域,还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尤以紫砂壶驰名天下。
徐晏 原矿底槽清《高仿古》
(一)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茶道,讲究以茶会友,亲和礼让、清节励志的积极进取精神,追求自然清静、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
今天,茶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传递友情的媒介物,人们视饮茶为物质享受,视品茶为精神享受,以茶代酒,敬茶传谊,随处可见。
古往今来,中国的茶在礼、仪、俗、凡、艺、会、道、德等文化的形式和发展中,为人类文明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据陆羽《茶经》评述,古代饮茶的茶具分八类二十八种,品类之多,世界箫一。陆羽的时代推崇“越窑”即浙江的青瓷茶具,之后,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就异军崛起,成为在各种名瓷之外别树一帜的茶具。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台的产物。我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是沿着四条渠道并行发展的,即以文人士大夫为住要对象包括他的直接参与的“文人艺术”;以皇宫贵族为服务对象的“官廷艺术“,以佛道为主要内容的‘’宗教艺术”.以广大农民和牧民为主的“民间艺术”紫砂壶大体上属于文人艺术,就象中国画中的文人画,造型追求古朴雅趣,陶刻装饰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据古籍记载,紫砂壶原料五色土的发展就和古埃及人发明玻璃的传说一样离奇。“相传壶土所出,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买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寸叟指出中产土之穴,及去,发之果备五色,烂若披锦。”从此以后,宜兴就开始烧造最早的紫砂壶。
此话虽不足信,但紫砂泥确乎得宜兴山川之灵气,乃是陶都得天独厚的特种陶土矿产,亦为中国罕见稀睹的天然资源,皖之寿县、鲁之博山、粤之潮邑,均有出产类似的泥料,而一究其成份,则判若霄壤,色泽的美茂朴雅,质地的经久耐用,当推宜陶为独步。
质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砧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且颜色鲜艳,有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朱泥,黛色的绿泥......斑斑斓斓,被誉为“五色土”。这些陶土烧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颖粒状的变化,表现着砂质效果,所以称之为紫砂、紫砂器或紫砂陶,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陶器。所谓紫砂就是用宜兴所产的特殊陶土紫砂泥烧成的无釉脚器,其胎质坚实细密,呈现陶土固有的色泽及肌理。主要产品是紫砂壶。
紫砂壶由于陶质特殊,泡茶色香味皆蕴,而又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人文亲和力享誉全球,紫砂壶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极致,无以伦比。当今,宜兴紫砂陶的制作技艺已正式列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并正在向联合国申遗。
紫砂壶首先是原料与一般陶器所用的黏土不同,而是黏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矿物原料。;其特点是含铁量高,同时还有多种矿物元素。其次是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介于1100 ℃~1200℃之间。
紫砂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烧结精细陶器,表里都不施釉,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又有一定的气孔率,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所以,紫砂壶是当今世界上品茗最理想的茶具。
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本吸质特性称于世,它与瓷、玉、银、铜、锡诸壶相比,更为优越,堪称上乘佳器,明代学者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而今海外有人称顷中国紫砂壶为“无素茶具”,经常使用它,会延年益寿。这就是一古今中外嗜茶者、收藏家特别喜爱紫砂壶的奥秘所在。
(二)
宜兴紫砂始自北宋,盛于明清,名家辈出,代有精品。历代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位,也规范其紫砂壶的造型及纹饰。纵观其历史发展及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精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复繁,复又返璞归真最低价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紫砂是一个特殊的品种。紫砂壶以简练大方之形、淳朴典雅之色、安详恬静之态,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林,深得海内外多方人士的钟爱。
紫砂壶的迅速勃兴是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由烹点饼茶改为冲泡散茶,泡茶需用新式茶具茶壶。紫砂的特性可使茶的色、香、味得到最佳发挥,最适合制作茶壶;并且因紫砂泥的可塑性强,茶壶造型可随心所欲地变化。紫砂壶逐渐被精于茶理的文人士大夫所关注,并有人参与设计制作,赋予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清初学者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有“方非一名,圈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的赞语。茶与壶是天作之合。紫砂壶的美,还在于壶砂、壶色、壶形、壶款、壶章、壶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多艺术融于一体,而紫砂壶上乘之作的铭刻又达到“切茶。切水、切壶、切情”,一把上乘的壶,可谓是美妙绝伦。
徐晏 原矿底槽清《金猪纳福》
明清之际,由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参与,紫砂壶的制作技术和艺术不断提高,名家名壶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20世纪80年代,中华大地刮起了“紫砂热”,紫砂壶因其独特的风姿,在众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品中一枝独秀,风靡港台并波及大陆和世界各地。
紫砂工艺历经数度兴废衰荣,紫砂艺人更是名师辈出,从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惠孟臣,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陈曼生、邵大亨、黄玉麟,到现代的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他们将萦砂工艺推向了顶峰,紫砂壶“不胫而走遍天下”,其价值也达到了黄金所不能衡量的程度。
(三)
当代紫砂壶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把壶艺师们丰富的艺术想象立体化。作为茶具紫砂壶,它厚薄有度,端握顺手,注茶流畅,用来得心应手。作为壶艺,它集造型节相应环民装饰艺术于一身,圆器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器线条挺括,轮廓分明;筋纹器节奏有序,纹理精巧;塑器肖形状物,理趣兼备,体现了高度的美学法则。特别是在装饰工展现出多体l书法的诗词歌斌、花鸟山水及图案人物等等,使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与壶艺融为一体,更增添了迹外传神的韵味,使人饮茶之余,油然产生陶然冶性的美感。
当今,随若现代陶艺的兴起,紫砂百品竞妍,流派纷呈。尤其是紫砂壶的创作,加进了更多的个性色彩和文化意蕴,自壶艺大师顾景舟后,陶都涌现了许多陶艺名家,紫砂作坊罗棋布,各自在个性天地里耕耘。他们文化素养丰富,全面掌握了,制壶艺人手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