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泥料 >> 追溯紫玉之源,紫砂原料概述

追溯紫玉之源,紫砂原料概述

时间:2014-02-10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不仅风景秀丽,更以生产陶器闻名,是历史悠久的陶都,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今日江苏境内的先祖们,便会“搏土为坯,据地位穴”,以火来烧制陶器了。

  据《阳羡茗壶系》中记载: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紫砂壶的“创始者”金沙寺僧及书童供春经常与制缸、翁者相处,从陶工那里学得制陶技术。他们精选制缸,翁原料中的“细土”,并进一步加以澄炼作为制壶泥料,在制作手法上先是手捏成胎,再用圆规整,然后加上壶嘴,壶柄,壶盖和壶钮等,制成茗壶,最后把坯件附在烧缸、翁的龙窑中焙烧而成。书中描述的制作过程,从侧面反映出明代中期紫砂器的制作,正逐渐从粗陶中分分离出来,尽管烧成还不曾独立,但紫砂器的选料与制作已开始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紫砂矿料以前主要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大类,团泥没有作为紫砂矿料的单独分类,仅有少量品种被应用,《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的“老泥”,就是指出产于山矿的泥团,另外,有少量类似绿泥的被作为绿泥类应用,类似紫泥的被作为紫泥类应用,其余大多数团泥品种一般被作为甲泥类混用。

潘明星 原矿紫泥竹段套壶》

  紫泥类:

  紫泥属泥质粉砂岩,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矿区,一般产生于甲泥层的的中、上部位,质地比较均匀,以多种夹层的形式存在。矿层呈“薄层状”、“透镜状”等形态,泥层厚度一般在数十厘米到1米左右,有的仅数厘米,稳定性差。

  底槽青

  底槽青是紫泥类中比较纯正的品种,含矿量较少。因开采时通常处于紫泥底部位置,故称底槽青。根据泥层深浅,底槽青有老、嫩之分,根据开采矿区,泥层的区别。底槽青矿料的外观质地及烧后的胎质色泽效果等也不尽相同。

 

  四号矿井紫泥

  矿料外观呈紫褐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含有一定量的白色云母碎片,与底槽青不同的矿料上除了有青绿色的豆斑状外,还带有一些浅绿色的条纹花斑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是略酥。制作时带有一定沙性,烧成后呈紫棕红色调,胎质中颗粒隐现,色泽纯正明润,外观效果十分丰富

  天青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较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腊白色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色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前人因这种矿料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

  四号井绿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致,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沙性,烧成后一般呈浅黄绿色,胎质细腻平整,色泽纯正光润。

  赵庄嫩泥矿金黄朱泥

  产于黄石岩层下不贴层,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娇软易碎,表面有与下部青泥贴层的浅灰绿色状及少量亮黑色装,因泥色呈黄色微透红的金黄色调,故习惯称为“金黄朱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较粘,制作时泥性较重。

  四号矿井泥团

  产于绿泥下部贴层,矿料外观呈绿色和紫泥融合共生状,略坚硬,表面有氧化作用等因素性形成的发黄,发黑现象,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比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的泥沙性,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调,胎质细腻温润,颗粒质感较强,微微凸出的砂质状中呈现出点点紫红色颗粒,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