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21 来源:紫砂之家
陶刻作为陶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在紫砂陶艺术中的运用历史久远,曾经开创了紫砂艺术史“文人壶”的辉煌篇章,“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佳话流传数百年。时至今日,我们深刻认识紫砂陶刻艺术,它的历史悠久,它的技法丰富,对它的发展基础深入思考,这对于现代紫砂陶刻艺术的创新发展,甚至整个紫砂艺术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品。
陶刻的艺术紫砂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怡然,彰显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
紫砂壶的装饰工艺,伴随着砂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早在北宋,随着紫砂壶艺的成熟,装饰技艺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其壶嘴已用鸡头装饰,且手法简练、神态各异;到了元代,陶刻文字装饰也已兴起;到明代,由于著名书画家、文学艺术家广泛参与紫砂壶的装饰,进一步提高了紫砂壶的档次,促进了紫砂壶由日用工艺品向艺术品兼高档日用品的过渡。综观紫砂壶的装饰,要达到好的效果,起到提升紫砂壶的档次,使之成为真正的高档艺术品,必须围绕紫砂壶的创意,采用多种装饰手段,而且做到适度得体,才能达到紫砂壶装饰的目的。
文人、字画家积极介入和提倡的陶刻装饰,将文字、书法、绘画、篆刻融于壶艺、茶艺之中,是紫砂陶装饰的主流。
最早的紫砂专著《阳羨茗壶系》提及“镌壶款识”时说:“时大彬初倩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间……次则李仲芳,亦合书法。若李茂林,朱书号记而已。仲芳亦时代大彬刻款,手法自逊。”“沈子澈……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日:‘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一‘陈用卿……款仿钟太傅(钟繇)帖意,落墨拙,落刀工。”
陶刻装饰史上最具影响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当推清代嘉、道年间的陈鸿寿(字曼生)及其“曼生壶”。陈鸿寿为了自娱雅兴,切身介入设计了多种以光货为主的造型,比较简洁,壶型可装饰面较大,利于装饰,请紫砂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由他自己及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等人题铭并刻画,开创了紫砂壶艺的独特艺术风格,是陶刻装饰上的一次奔腾性升华,自此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瞠的通道。陈曼生等人凭借他们的学识素质,提出完整的总体设计,讲究造型的形制,施工制作以形而定,或需精工细作,或求粗犷宽大旷达,选泥或粗或细,或调砂或铺砂,形式和工艺协调,光彩适宜。曼生壶主要是由铭文为主的陶刻装饰,以贴切的文学艺犬彩砵强的铭文及其自成一格的书法,布局独具,装饰表现不拘一格,镌刻的刀法与壶形、壶名及其铭文相映成趣,其艺术特点与风格整体追求文化和艺术的高品位。特别是其铭文,布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儒家思惟的人文精神, ,直接表达了设计者和介入者的思惟和艺术水平。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