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宜兴紫砂历史与成就

宜兴紫砂历史与成就

时间:2014-01-13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陶器被世人所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于宜兴紫砂陶土的材质美。宜兴不仅有悠久的产陶历史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还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这是产生陶瓷艺术品,造就一代又一代名工巧匠的首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宜兴紫砂陶土是宜兴陶土中独树一帜、独具性能的宝贵资源,亦是中国乃至世界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宜兴所产的紫砂陶土,原矿广布于宜兴丁蜀镇陶瓷产区周围的丘陵山区。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生沉积成矿。宜兴紫砂陶土无论是其单一的泥料,或通过多种泥料相配合成、经加工炼制的多种成分泥料,具有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使其具备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和可塑性能好等工艺优点,为紫砂陶器多种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宜兴紫砂陶土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其结晶相多而玻璃相少,使紫砂陶器具有抗热震性、透气性、较高机械强度,赋予了紫砂陶器优异的实用功能。宜兴紫砂陶土含铁量特高,一般在 8% 以上,有的高达 12% ,故无论是单一的原矿泥料,或通过多种泥料相配置合成的泥料,经烧成后呈现紫黑色、红棕色、艳红色、米黄色,或经过不同性质的火焰烧成,不同性质的氧化气氛,可以呈现深浅不同的紫、黄、红、赤、黑、绿、青等多种颜色,即人们俗话称谓宜兴紫砂陶土为“五色土”、“富贵土”的缘由。

 

许红琴 原矿底槽清《大玉如意

  宜兴紫砂陶土的开采、开发、利用、配置,应该是在明正德年之后的事。纵观宜兴陶瓷发展史,宜兴陶土的开采、开发、利用、配置早在六千年以前就开始了。在陶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不同时期,矿源开采、泥料炼制的工艺不断更新、提高,使它具有很广泛的适应性、实用性、多样性。宜兴陶器从原始社会的几何印纹陶,发展到硬陶、釉陶,再发展到原始青瓷,直至发展到后来的日用陶器。宜兴紫砂陶的面世,最初的面貌即是宜兴日用陶器。宜兴紫砂陶土的开采、开发、利用、配置是在紫砂陶器从日用陶器中分化、演变、剥离,逐渐成为单一的陶瓷品种之后,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逐步逐步的从宜兴陶土中分化、演变、剥离出来。宜兴窑场面广量大是日用陶瓷器皿,宜兴陶土亦是面广量大的陶瓷材质。宜兴陶土的开采、开发、利用、配置始终与宜兴紫砂陶土的开采、开发、利用、配置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在宜兴紫砂工艺厂五十年代中期成立之前,宜兴紫砂陶土的开采、开发、利用、配置与宜兴陶土的开采、开发、利用、配置的原矿、材料、加工设备密不可分,只是泥料炼制的工艺上,二者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有着天壤之别。

  关于宜兴紫砂陶土的来源,现在我们知道紫砂陶土是宜兴陶土的一部分,即宜兴陶土从一开始发现开采的同时,亦存在着宜兴紫砂陶土。但人们往往把宜兴紫砂陶土神秘化。这里有个有趣的传说,说的是有个异僧经过丁蜀地区黄龙山村落时,嘴里不停地喊:“要做官否?要做官否?”从早喊到晚,百姓们都不理他。第二天,异僧又喊“要富贵否?要富贵否?”百姓们还是不理他。第三天,异僧又喊“贵不欲买?买富如何?”于是百姓问他如何买富,异僧连称:“黄泥换饭,黄泥换饭。”山下的百姓全都跑上山来,异僧领着百姓朝黄龙山石壁走去,到了那里,异僧带着百姓凿开石壁,大家看到了五色缤纷的陶土,红的、黄的、绿的、青的、紫的,一传十,十传百,丁蜀地区的人们都来开采这五颜六色的陶土,开始烧造最早的紫砂茶壶。这就是关于宜兴紫砂陶土的传说。这则传说记载进明·周高起所写的《阳羡茗壶系》,谓“异僧……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烂若披锦。”后人把宜兴紫砂陶土称之为“五色土”、“富贵土”根源就在这里。

 

  宜兴紫砂陶土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 , 统称为紫砂泥。紫泥,古称为“天青泥”;红泥,亦称“朱砂泥”、“朱泥”、“小红泥”,古名“石黄泥”;绿泥,亦称“本山绿泥”,古称“梨皮泥”。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两书中,提到的紫砂泥天青泥(紫泥),石黄泥(红泥),梨皮泥(绿泥),嫩泥,老泥,白泥等。嫩泥、老泥和白泥为粗缸缶所用粗陶用泥,系古人认识上的失误,将宜兴陶土中的嫩泥、老泥,、白泥等与宜兴紫砂陶土中的紫泥、红泥、绿泥相提并论,相互混淆,以为都是紫砂泥,这是需要在概念上和理论上进行纠正的。

  紫泥是宜兴紫砂陶土最主要的泥料之一,是宜兴陶土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甲泥原矿经普查勘探,陶土资源分布在宜兴大潮山、兰山、南山、黄龙山等地,储量达数千万吨以上(见《宜兴十年史》),按其颜色、产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黄龙山在丁蜀镇中央地区,故称本山)、东山甲泥、涧众甲泥、瓦窑甲泥、西山甲泥等等。甲泥是深藏在地层里的一种页岩(未经风化),深埋于山腹,受自然压力后一般呈自然块状,好似古时的“铁甲”而得名。甲泥矿位于上泥盆统五通群上段,有四个矿层位,自下而上编为Ⅰ、Ⅱ、Ⅲ、Ⅳ号矿。作为宜兴紫砂陶土的紫泥产于厚度为 8 公尺左右的Ⅲ号矿层,位于甲泥矿层中上部的夹层,故别称为“岩中岩”、“泥中泥”。紫泥矿体形态,呈薄层状、透镜状,层次厚度在几十公分至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经综合分析,紫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云母屑和铁质等。紫泥岩石类型为粉砂质泥岩,由于含较多铁质,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较为合适。紫泥具有天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工艺特性,其单一泥料,通过加工炼制,即能制成各种紫砂陶器制品。而以紫泥为主料和其它紫砂陶土泥料相配合成,或和宜兴陶土其他泥料相配合成,天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工艺特性基本不会改变,主要改变的是色相、颗粒、外表特征。这种天然的紫泥原料,是其他各类陶土不能比拟的,仅出自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是绝无仅有的一种优异的陶土原料。

 

许红琴 原矿底槽清《三角龙珠》

  绿泥是宜兴紫砂陶土最主要的另一种泥料,绿泥原矿呈淡绿色,经烧成后成米黄色,故名。绿泥俗称“本山绿泥”,只出自宜兴丁蜀镇中央地带的黄龙山地区,当地人把黄龙山称为“本山”,而其它地区又不出绿泥,故称“本山绿泥”。绿泥的原矿是宜兴紫砂陶土紫泥矿层中的夹脂泥,数量非常少。就是说,宜兴陶土甲泥中的Ⅲ号夹层才是紫泥,而只有出自黄龙山地区的宜兴陶土甲泥Ⅲ号夹层带的紫泥中存在一层夹脂泥才是绿泥,其余矿山的甲泥矿中均不存在绿泥,故绿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更是“岩中岩”、“泥中泥”了。绿泥不存在单独的泥矿,只有在开采紫泥时才附带开采绿泥,一般的开采状态是,开采紫泥时将绿泥的原料另堆另存,或从紫泥中将绿泥的原料挑拣出来,就像绿泥是紫泥的附属品一样。绿泥泥矿的一层夹脂泥,存在于紫泥的夹层中,有时延续,有时不延续,厚则一公尺,薄则几十公分,加上并不是所有的紫泥矿中都存在绿泥,而是存在一部分,故绿泥更显精贵品高。绿泥古时被人们称之为“团泥”、“段泥”,因黄龙山中有个小山头称之为“团山”之故,加上古时开采绿泥时,将绿泥和紫泥混杂共生,搅和在一起不分,其中绿泥成分居多,占 8成以上,紫泥成分居少,占二成之内,故烧成后从米黄色(温度低),至棕黄色(温度偏中),直至青铜色(温度偏高),白砂星星,宛如明珠,色泽极为古雅,人们俗称为“老团泥”(一作“老段泥”)。而今黄龙山中小山头团山不复存在,犹如紫砂最早的古遗址黄龙山中的羊角山、牛角山不复存在一样,至今统称黄龙山,人们才将绿泥俗称为“新团泥”、“新段泥”或“本山绿泥”,以示区别。绿泥的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白云母以及少量铁氧及有机质。由于绿泥数量不多,同时大件绿泥产品不易烧制,因此仅制作小件产品,大多作为化妆土粉饰在紫泥胚体表面,供装饰之用。

 

  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另一主要的泥料之一。红泥亦称“小红泥”、“朱泥”、“石黄泥”。原矿呈黄色或黄绿色,经烧成后成大红色、赤红色、朱红色、淡红色,故名。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原料。嫩泥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粘土,性质有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它可掺和一切陶土色泥,各种陶器根据大小、厚薄、曲直之异,掺和用泥也各有区别。宜兴陶土嫩泥矿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主要有赵庄山、川埠香山、红庙西山、洑东南山等等。在明代,蜀山亦有嫩泥矿的记载文字出现。作为宜兴紫砂陶土原料之一的红泥,矿层就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质坚如石,故称“未触风日之石骨”。这种矿物,属“石黄泥”的原矿呈金黄色,属“朱泥”、“小红泥”的原矿呈浅黄绿色,为致密块状,是一种以粘土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黄绿色粉砂质粘土岩。其矿物组成经薄片光学鉴定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宜兴紫砂陶土红泥具有合理的化学成分、矿物构成和工艺性能。红泥因烧成温度偏低,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之用。

  宜兴紫砂陶土的开采,因红泥接近地层表面,人们一般为露天开采为主。而紫泥、绿泥的开采却比较复杂,需“深入数十丈乃得”、“砠白砀,凿黄龙,宛掘井兮千寻,改岩有骨,若入渊兮百仞”(《阳羡茗壶赋》)。故《荆溪疏》里有关于“高原峻板,半凿为陂”的记载。旧时开采紫泥和绿泥,开凿石坑后,用黄石块砌成圈拱,边开挖,边砌筑。坑道深入山岩二三里,深达数十丈。开采泥工按矿层引脉,用镐开凿,用人力背挑,劳作艰辛。产量很低,成本很高。五十年代起,逐渐采用机械开采,钢轨缆车输送。宜兴紫砂陶土泥料一般与宜兴陶土甲泥一起开采,经开采时精选加工,将紫砂泥料分别区分处理。旧时称人工开采的坑道为“宕”,现今称“井”。著名的紫砂“宕口”、“矿井”为黄龙山“四号”、“五号井”。“四号井”位于丁蜀镇黄龙山白宕村,“五号井”位于丁蜀镇黄龙山蠡墅村,是自古到今的优质紫砂陶土泥料矿井之一。

 

  宜兴紫砂陶土泥料无论是紫泥、绿泥还是红泥,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矿泥,俗称“生泥”。需堆置露天,经风化、敲鎚、松散、磨研、过筛、水拌、陈腐、槌练(现今则通过机械粉碎、过筛、捏练),才成为可供制作坯件之用的熟泥。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载 :“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迄,弇窖其中,名曰养土。”生泥露天堆放的时间,一般都在三年以上,称之风化。除了练泥加工的每道工序工艺流程之外,泥矿的陈腐是导致最终效果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使矿料在有氧分条件下,充足吸取水分,使之彻底分化裂解,增加其自然细度,让泥料结构的精华(硅、钾、钠等天然成分),得以尽量浸出外移。泥料陈腐一般都要十个月以上,这样矿料就能完全裂解与分化。既可改善泥料性能,增加塑性,亦能使泥料经烧成后润湿可亲,颜色温润可爱,经冲泡品茗,其颜色都会有所变深,火气退化而变得柔和玉气。

  明代紫砂壶陶土色泽,早期比较单一,近似缸胎,皆取其自然色泽,不经相配。这说明宜兴紫砂陶土与普通陶土相混杂而用,紫砂陶土还没有从普通陶土中完全剥离、演化。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载 : “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彬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砂闪点 , 迨钢砂和制,谷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到这一阶段,宜兴紫砂陶土已经呈现自身的面貌,即原始自然的、从宜兴陶土中初级分化的面貌。为增加紫砂陶器的色彩艺术效果,为增加紫砂陶器的材质艺术效果,艺人们开始采用几种不同色泽的泥料相互配合,用多种色泥作不同配比。自明代后期起,宜兴紫砂艺人已掌握运用天然泥料和颜料配色的方法,以宜兴紫砂陶土中的紫泥、红泥、绿泥这三种基本色泥,选择泥性相近,烧成收缩比率相似,根据需要掺以钢砂、泥砂,不同粗细颗粒的混合砂,使紫砂陶土色泽变化更为丰富。种种变异,多彩陆离,妙色天错,烂若披锦,妙出心裁,移人心目。明代时大彬、徐友泉、沈君用、陈仲美等在宜兴紫砂陶土相配合成、配泥配色上各有心得,各有成就,是宜兴紫砂陶土相配合成杰出的代表人物。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载:“时大彬,或陶土……诸土色亦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徐友泉,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澹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渚名。种种变异,妙出心裁。”“沈君用,配土之妙,色象天错,金石同坚。”“陈仲美,好配壶土,意造诸玩。”“以天青(紫泥)、石黄(红泥)和之,成浅深古色。”紫砂泥土的相配合成之法,艺人们各自有各自的妙招绝活,相配合成的泥色亦不尽相同,正如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所记载的那样:“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

 

许红琴 原矿底槽清《圆满壶》

  宜兴紫砂陶土或单一,或相配合成,除上述泥料内在质量之特点之外,紫砂泥的发色效果还取决于烧成的氧化气氛。人们把一件精美的紫砂工艺品称之为“土与火的艺术”,陶艺当先,离不开土,亦离不开火。紫砂陶土烧成时温度稍有差异变化,则色泽亦跟着起反应,变化多端,妙不可言。紫砂的各种泥色辨色较难,紫砂茗壶的各种色泽名称各异,无法名状。清·吴梅鼎《阳羡茗壶赋》曰:“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忽葡萄而绀紫,倏桔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或黄白堆沙,结哀梨兮可啖;或青坚在骨,涂髹汁兮生光。佊瑰琦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延。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岂随珠之与赵璧可比异而称珍者哉。”将紫砂泥质之种种发色变异,描述得十分详尽,十分透彻。清·兰田奥玄宝《茗壶图录》之“泥色篇”称:“泥色之辩,洵难矣。每壶各异,譬犹天文之粲然,不可得而名状也。请言概略。有朱泥,有紫泥,而朱紫二色,则壶之本色也(注:这里少记载紫砂陶土绿泥一项)。或谓红曰朱砂、黑白紫砂,而朱有浓淡,紫又有深浅。……或有铁色、栗色、淡墨色、猪肝色、黯肝色,又有金银沙闪点者,谷绉周身者,其他如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沉香、水碧、榴皮、葵黄诸名,皆取譬以名状。”顾景舟、徐秀棠《宜兴紫砂工艺陶》一文认为:“如果辨色命名,可称: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桐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诸色。如细细观察各种泥色里又有白砂星星,如银砂闪点,日光映射,宛若珠韵。”可是紫砂陶土的色泽是丰富多彩的。至于称谓,紫砂陶土在民间根据色泽而称谓更是多不胜数,除了以上已经表述的以外,还有大红袍、宝石蓝、青铜、芒果、天蓝、黄金段、清水、拼紫、底槽清、玉石、白麻子、菜茄、豆碧、嫣红、赤鳝、桂花、琵琶黄、青黑料、蟹壳青、玉米黄、珍珠米、黑芝麻、铁砂、金钢砂等。优异的、创新的、相配合成的紫砂泥色层出不穷,多姿多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