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10 来源:紫砂之家
倪金荣,1968年知青下放,1979年上访。1981年调宜兴紫砂工艺厂,八十年代初单位成立春华贸易公司,任采购员、出纳员。公司解体后调本单位紫砂艺培训中心专做制壶工具,兼本部门生产计划管理。九十年代中期由厂部保职退养至今。
家住丁蜀镇的倪金荣老人有两把紫砂名家的壶,一把是蒋蓉制作的“蛤蟆莲藕壶”,一把是裴石民制作的“瓜叶壶”。这两把壶都有点残缺,如果卖钱的话大打折扣,但倪金荣却用自己的一颗心一片情守着这两把壶,把这两把残壶看作是自己最珍贵的收藏。
倪金荣今年正好60岁,过去能做一手漂亮的木工活,现在能做一手漂亮的紫砂壶。他为什么会喜欢这两把残壶,这里面都有故事。
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蒋蓉大师找到倪金荣,要他帮她做一把制作紫砂壶用的拍子。倪金荣从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开始,就在厂里做木工活,主要为紫砂艺人做那些制壶用的工具。别看这些工具很简单,但也有优劣之分,一套好的制壶工具,对做好一把紫砂壶其作用也不小。倪金荣向来敬仰蒋蓉大师,现在有机会给蒋蓉大师制作拍子,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他决定给蒋蓉制作一把红木拍子。当他将一把红木拍子送给蒋蓉时,蒋蓉很高兴,说这把拍子做得好。趁蒋蓉高兴,他提出了要买蒋蓉的一把壶作为收藏,蒋蓉一愣,随即很亲切地说:“我手头没有货,我这里有一把‘蛤蟆莲藕壶’,有点残缺,不能卖,我就送给你喝喝茶吧!”说着,蒋蓉就真的将一把壶给了他。
倪金荣捧着这把壶回到家里,一颗心激动得怦怦直跳。这把壶什么都好,遗憾的是一段藕与壶身脱开来了。但不管怎样,倪金荣还是把他当作宝,恭恭敬敬地把它放到了一个不易被人碰到的地方。他觉得这把壶不仅体现着一位紫砂名家的艺术造诣,而且还倾注着一位紫砂艺术大师的一片情谊。
过了几年,也已经在紫砂艺术之路上跋涉的倪金荣,取艺名为“金融”,他制作的壶稳重大气,受到一些壶友的喜爱。一次,一位山东客人带着一把裴石民老艺人制作的“瓜叶壶”找到倪金荣,说愿用这把壶与他制作的壶交换。倪金荣接过“瓜叶壶”一看,顿时两眼放光,再也不肯放下来。这把“瓜叶壶”可惜的是盖子上缺了一块,也算是一把残壶了。但就是这么一把残壶,倪金荣已暗下决心要把它交换回来。那位山东客人看准了倪金荣的“贪”,一开口就要倪金荣用他的十把紫砂壶交换。面对一代紫砂名家的一把壶,倪金荣别说是用自己的十把壶交换,就算是二十把壶也决不推辞。于是,倪金荣一口答应,用自己的十把壶换回了这把残壶。
有人得知倪金荣把两把残壶当作宝贝一样珍藏着,便劝他:“老倪,这壶虽然是名家的,但毕竟残缺了,藏着没意思,能卖不如卖掉算了。”还有一些买家经常来登门,一会儿出价2万元,一会儿出价3万元,一会儿甚至出价5万元,要他把壶卖了。倪金荣说:“有人收藏是为了赚钱,我收藏却是为了快乐。我能有两把我所敬仰的紫砂名家的壶,无论它们是完整的还是残缺的,我都感到快乐。”
倪金荣说的是肺腑之言。他时常独自一人,把这两把壶拿出来,左看右看,轻轻抚摸,从中感悟紫砂前辈的艺术风范。他与这两把残壶相伴10多年了,他所获得的快乐是金钱无法买到的。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