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2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在中国文化领域里,文学与陶瓷艺术虽然是不同的文化形式,却有着重要的关系。文学在艺术范围里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是语言艺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文学相比,陶瓷艺术的表现空间较为狭窄。因此,陶瓷艺术创作就表现出对文学的依赖性,不少陶瓷艺术作品就是根据文学原著所提供的素材创作出来的。
陶瓷是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产品,纵观中国陶瓷史,我们就能发现,中国陶瓷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不解之缘。陶瓷艺术家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创作灵感,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创作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把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变成直观的形态物象。中国闻名于世界,文学与陶瓷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陶瓷的造型和装饰,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显示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陶俑,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以精湛的雕塑技艺,创造出说书艺人的生动表情。击鼓说唱是民间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雕塑家以巧妙的手法,雕刻出一位张口露齿,诙谐幽默的说唱艺人,他手舞足蹈,眉开眼笑。这件艺术陶器,使我们可以感受到 1800 年前集市上人们观看说唱艺人的表演的盛况。
唐代陶瓷产品中的釉下彩瓷,就出现了以诗歌装饰的作品。长沙窑题诗执壶的壶体上,在釉下用褐彩题写五言诗一首:“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书法刚劲,诗句淳朴,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宋代,景德以影青瓷著称,影青温酒壶、斗笠碗、十二生肖瓶、戏曲舞台瓷枕都是著名产品。李清照在“醉花阴”词中有“玉枕纱橱”之句,这里的玉枕,指的就是色泽如玉的影青瓷枕,景德镇瓷器与文学艺术有了联系。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人物装饰中,有不少戏曲故事人物画。明代,景德镇陶瓷几乎是一枝独秀,产品以青花瓷为主,人物故事、高士图、八仙图等成为陶瓷装饰中的重要题材。清代陶瓷装饰中的人物、仕女、刀马人、山水、花鸟纹样有不少属于文学题材。颜色釉瓷:“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以诗句与纹饰相衬托的陈设瓷,造型精致,纹饰秀美。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中,王琦、王大凡擅长粉彩人物画,以古代文人高士为题材,显示出很高的画技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进入了建国后新的历史时期,陶瓷生产和艺术瓷的创作发生了重大变化。陶瓷技艺的传授,由以前的师徒传授变为以陶瓷院校学习为主。经过大专院校深造的陶瓷艺术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学修养。艺术陶瓷创作,既注重深入自然,体验生活,又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取得创作素材。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神话传说、诗歌、散文、小说与戏曲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体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人文景观,以抒情写意为重要特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代小说,成为不同时代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陶瓷艺术与文学的联系,在戏曲、传说、小说、诗词、散文中显得更为密切。
戏曲:中国戏曲源远流长,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以唱、做、念、打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展现故事情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显示出不同人物形象特征。戏曲剧目非常丰富,不少剧作出自著名作家。元汉关汉卿的《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都是戏曲名作。很多剧目是民间艺人的创作,既有表现“三国”、“水浒”的历史故事戏,也有表现神话传说的《白蛇传》、《天仙配》等传奇故事,作家和民间艺术家创作的剧目使舞台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象。
元杂剧综合各种表演艺术而成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民间戏曲班子经常深入到城乡演出,保持了与民众的密切联系,这正是元代青花瓷上有不少戏曲题材的原因。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以“追韩信”这个戏曲故事为题材,表现了韩信由于没有受到刘邦重用时,不辞而别,萧何闻讯后立即策马追赶的情景。作品展现了萧何的急迫心情,韩信的悠闲神态,以松、竹、梅衬托主题画面,装饰层次繁密,人物形象生动。“三顾茅庐”表现了“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顾寒冷,在茅屋外等候的故事,刘备的诚恳、关羽的稳重、张飞的急躁、诸葛亮的矜持,都表现得非常传神。
景德镇陶瓷艺人非常喜爱戏剧,过去,在民间曾流行一首戏剧曲目组成的民歌:“正月里机房教子(孟母三迁),二月里张生启程(西厢记),三月里山伯访友(梁祝姻缘),四月里四九问路,五月里英雄聚会(水泊梁山),六月里夜访白袍,七月里徐庶荐葛(三国演义),八月里正德戏凤(游龙戏凤),九月里夜打登州,十月里金桥算命,冬月里海螺丝打瓜精,腊月里四郎探母”。这首民歌的内涵是讲旧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淡季、旺季情况,由于民间艺人巧妙地将戏剧曲名连缀在一起,使人听起来感到妙趣横生。戏剧艺术与陶瓷文化有不少相通之处,戏剧讲究表演功夫,以夸张变形的脸谱作为人物造型。民间青花、粉彩瓷画也注重夸张变形,有很强的装饰特色。
明代隆庆年间的青花“嫦娥奔月”盘,万历年间的青花“八仙祝寿”盘,清代粉彩戏曲人物瓷瓶,现代陶艺作品中郭文连教授的“群英会”,高级工艺美术师李贵镇的“西厢记”瓷板连环画等作品,都是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生动展现,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
传说:在远古时期,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原始人就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成为最早的口头文学。进入野蛮时代和文化时代以后,人们又创造了以人神结合的神话故事。远古神话对民族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古代诗、辞、曲、赋中,都有神话传说的内容。民间青花瓷画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和合二仙”、“魁星点斗”、“福、禄、寿”三星、“八仙”等题材,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民间青花艺人发挥艺术想象力创造出来的。神话传说在民间有广泛的流传,神话题材的瓷画,深受民众喜爱。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粉彩人物画,有不少是取材于文学作品中的传统人物。“风尘三侠”、“谢安东山行禾图”、“陶渊明”、“哈哈罗汉”粉彩瓶,创造了历史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民间传说中的貂婵、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四美图”,是仕女粉彩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艺术家们绘制的“四美图”。形象生动,人物俏丽。小说: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家喻户晓,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四大名著不仅是陶瓷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而且在戏曲、雕塑、年画等艺术作品中,也有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形象。清代粉彩瓷画中,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中的故事情节,民国时期,有粉彩《红楼梦图》“关公夜读春秋”等作品。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有陶瓷美术家赵惠民创作的“红楼梦十二金钗”,高级工艺美术师傅尧笙创作的巨型粉彩瓷盘“三顾茅庐”,陶瓷艺术工作者蔡世文创作的“四大名著故事”青花箭筒,高级工艺美术师吴惠明创作的粉彩瓷板“关羽神威图”等作品,成功地把文学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创作成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体现了陶瓷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宋代高僧济公,是小说《济公传》中的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创作的“济公”系列瓷雕,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表现出济公的玩世不恭,又喜爱打抱不平的独特个性,把小说中的济公形象塑造的出神入化、超凡脱俗。
诗词:陶瓷艺术创作与诗词的关系非常紧密,陶瓷花瓶中的玉壶春瓶,就是由“玉壶先春”诗句而命名。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瓷画都讲究以诗配画,有的作品还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有很高的艺术品位。景德镇元代青花高足杯中,就有草书:“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诗句,大有“人生如梦”的感叹。清代康熙年间制作的青花斗彩十二月花卉杯,每只酒杯都有题画诗:梅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桂花:“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杏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这一套酒杯,瓷器晶莹玉润,绘画精细秀丽,诗句清新隽永,书法遵劲有力,是古瓷中的瑰宝,民间青花瓷画中,有不少以诗句衬托画面的作品。清代康熙年间青花盘题诗:“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青花盖碗白头翁纹饰题诗:“人生得意宜作息,富贵场中多白头”。以唐诗,以唐诗,宋词题瓷画,是从清代至今陶瓷艺术作品中广泛流行的题款形式。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既有以诗词书法装饰的作品,又有古代诗意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的青花四君子文具,在梅花瓷画上题诗:“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诗句与绘画和谐地融为一体。著名诗人郭沫若 19 6 5 年 7 月来景德镇考察访问时,即兴为景德镇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宋代以来传信誉,神州而外有均输。贵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诗篇,高度评价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作品。
文学题材中的散文,也是陶瓷艺术的创作素材。王勃的“滕王阁序”,苏东坡的“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名篇,既能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成为瓷艺作品的创作题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金水的镂雕作品“洛神”,就是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艺术瓷杰作。中国文学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五千年来,民间艺术家、诗人、作家创作出来的大批文学作品,含古融今,包罗万象,是陶瓷艺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陶瓷艺术家经过深入生活,精心构思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精细入微、生动传神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