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朱丹:紫砂创作的几点思考

朱丹:紫砂创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3-12-13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不经意间被紫砂的神奇魔力所吸引,从开始接触紫砂,了解紫砂到热爱紫砂事业。1991年10月,我正式踏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大门,随工艺美术师徐萍老师当学徒。以后有幸,先后得到了李昌鸿大师和蒋蓉大师的亲手指点和谆谆教诲,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并反复临摹历代紫砂名人经典名作,使自己在紫砂壶的形体语言中,逐步加深理解,初步掌握到基本能得心应手的运用,壶艺水平不断长进,并达到了较高层面。

  2OOO年以来,紫砂作品如《图腾如意》、《逸竹壶》、《一品竹段》、《心月壶》、《珠丹壶》、《大雄宝璜》、《大明风韵》、《申博成功纪念壶》和《祥云壶》等先后获得金、银奖和国家级特别金奖。蒋蓉大师欣然为我题写:“紫艺接力有来人”。我国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也即兴题赞:“壶中别有神仙日,岭上犹多高士云”等。这些都是对我创新作品的肯定、鞭策和鼓励。

  回顾十多年来紫砂陶艺创作的漫漫历程,感慨颇多,体会颇深。现择要记述如下,以与同仁共勉。如有不当请予批评指正。

  一、紫砂陶艺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传统,植根于传统。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自宋初创到明代日益成熟,清代继续发展至今长盛不衰。以其制作技艺精湛,造型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等传统风格而名闻中外,深受广大紫砂爱好者的喜爱。

  在宜兴紫砂的优秀历史传统宝库中,凝聚了历代艺人的无穷智慧和心血,永远是我们年青一代继承和学习取之不尽的源泉。我对宜兴紫砂陶艺传统风格的理解,简言之,就是端庄、大方、素面素心、质朴自然。尤喜曼生壶十八式,它是最经典,也是最难学习,最难达到的。在初学的前几年,把主要精力放在刻苦学习仿制名人名作上,努力从紫砂优秀传统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曾临摹过邵大亨的“鱼化龙”壶,顾大师的“洋桶”、“仿古”、“石瓢”,还学制顾大师的“高足”高海庚周桂珍等的“环龙三足”壶、“双龙提璧”、“北瓜提梁”等,从传统中学习,给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景舟石瓢”是顾大师的传统经典之作,尺寸规范、形体规范,细微处见真功,显示珠圆玉润的效果。体态的饱满是无数遍刮、压、揉的效果。壶的曲线张力,是一遍遍将抛物线自然过渡的过程,是均衡、和谐、对比、黄金分割以及点、线、面巧妙组合的结果。在临摹、学习基础上,本人在传统石瓢的基础上创新了《阿丹石瓢》,融合了自己个人的情感、创作观、艺术观,是三者的结合体,已经具有现代理念,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强调日用艺术与把玩艺术相结合,端庄古朴、浑圆大度、珠圆玉润且沉稳典雅,把握现代人审美理念中抒发紫砂艺术语言和情感,又为恰如其分。我还按照明式家居(具)的古朴风格,构思设计的《大明风韵》壶,壶的四端边角、壶盖钮的两边和壶嘴根部用庄重典雅的回纹装饰,整体呈现大明家居(具)的古风遗韵,气度不凡,大明风韵,名实相符。

  二、紫砂陶艺的创新题材,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同时要确立新的创新理念和市场现念。

  所谓创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前人没有做过的作品,创壶友心中期望的,又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作品。新的市场理念就是确立“诚信是根本”,“壶友、更是朋友”的理念,也就是处处为壶友着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朱玉成先生去年曾给我来信指出:“紫砂壶艺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但还是要强调壶的特定观赏与实用结合的功能”。因此,“只能看不能用的不行,只能用而不经看的也不行。”对我的创作指导思想启发、教育很大。

 

  根据上述创新理念,我创作了一把富有时代气息的《海之恋》壶。该壶用原矿“底潮青”紫泥料制作,构思巧妙地用汹涌大海的波浪,漫无边际的沙滩,跨海大桥设计为壶的提梁来抒发对大海无限眷恋的情怀,同时留给壶友和赏析者无尽、美好的遐想。茫茫大海,无垠无际,大浪淘沙……而我们人类则犹如砂海一粟,无限渺小。生命来自大海而又回归大海!遥望大海,胸怀宽广,生命不息,求索不懈。让我们在千年紫砂艺海中遨游畅想。人生的搏击,肯定会出现“海之恋”紫砂壶上那闪光的一粟!步入新世纪的紫砂陶艺必将在大浪击砂的过程中谱写人生新的辉煌!该壶在第七届全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三、紫砂陶艺创新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书画的功底。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在他的“壶艺的形神气”一文中强调:“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精辟地指出:“当我们表现形象时,便会用内涵的精神——气质来丰富形象的本身。”而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很难达到的。好在我自幼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喜爱中国画,又经过江苏省陶瓷工业学校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进修,习练了绘画的基本功。平时喜爱古典文学《老子》、《庄子》,欧阳修、韩愈等的文章佳作,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还爱看些近年出版的优秀紫砂壶画册和书籍,以及学习良诸玉文化等方面知识,对我的紫砂陶艺创作颇多获益。如中国画最重要的要求作者(画家)作画时心态要平和、放松。国画的线条是在平面(纸或布)上展现出来的,而紫砂壶则是以三维空间,即立体形式来表现的。两者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才能达到脑、手和画笔(工具)三者的协调一致,才能把作者心灵深处美好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创作的《祥云壶》,有人评价,它展现了我的清和恬淡,珠圆玉润的风格。云纹是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纹饰,早在商代的玉器上就大量使用。但云纹用于紫砂中又是很难处理的。弄得不好就会流于滞板。我对此处理比较谨严,云纹以厚薄和虚实变化来表达。以致《祥云壶》中的缕缕云彩仿佛在蔚蓝的天空中浮动,使整个壶体也好像随着云纹的飘动而处于一种动感之中。我创作的《智竹提梁》,将壶盖中间挖空,其边缘则用细竹围起,既可俯视赏观又便于提盖(冲茶)实用,就是吸取中国画中笔墨的浓淡虚实对比之手法,都是从绘画技法中得到启发和创作灵感。以前设计的《心月壶》线条妩媚柔和,然不失端庄之风,这些作品的创新成功,可以说都跟我从小喜画和学画有关系。

 

  四、在壶艺创新中,必须注重与文化人的密切联系,争取他们的参与和帮助。

  纵观宜兴紫砂的发展史,历代文人雅士在紫砂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过重大的作用。给紫砂以新的形象,注入新的生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明代,紫砂大家时大彬就很重视与文化人的结合,他在后期被文人相邀游历了娄东(今上海松江),与众多嗜茶文人学士亲密接触,例改制小壶,壶艺风格为之一变。到了清代嘉道间著名金石书画家陈曼生与名工扬彭年配合,曼生亲自设计十八种壶式,交扬氏亲手制作,曼生在扬氏所制的坯上镌刻书画,并署“陈曼陀宝”款,从此开创了金石镌刻、书画艺术与紫砂壶艺和谐结合的新格调,而获得了“字随壶传,壶随字贵”,“名工名士、相得益彰”的崇高赞誉。

  近现代,在紫砂壶艺中多有文人参与紫砂,而出现了“名人名品”,紫砂佳作不绝问世。如顾景舟与刘海粟、唐云,王寅春与亚明,汪寅仙与张守智……。中央工艺美术院的杨永善教授曾说过一句话:“紫砂陶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这是很精辟而独到的见解。

  我在紫砂壶艺的创作过程中,也很重视与书画家和文化人的结合,与他们亲密合作,如和学者王敬之(中国杭州出版社副编审、美术评论家)、著名画家范曾、范保文教授(宜兴人)、刘昭君(香港画家),还有韩其楼老先生(紫砂评论家),以及李昌鸿谭泉海大师为我的《逸竹壶》、《阿丹石瓢》、《一品竹段壶》等精心镌刻,更增加了壶的文化内涵和身价。同时我在和他们的密切接触中,还经常得到他们的亲切指点,更提高了我的技艺水平

 

  我虽已取得一些点滴成绩,但在当今紫砂日益繁荣发展的进程中,高手如云,我必须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永不停步。我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满足”。因此,“我只跟自己比,跟自己的昨天比,今年与去年比”。今后,我只有全神贯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紫砂陶艺的创新上,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新作,以满足广大壶友和社会对紫砂陶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其对我的殷切期望。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