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龙窑起源和紫砂烧制历史

龙窑起源和紫砂烧制历史

时间:2013-12-11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紫砂陶的泛起是陶工的偶有所作,量少,其烧成是混在缸、瓮、盏等上釉的日用陶器的窑中进行的,表面不免会沾上釉泪痕。典籍记载:自李茂林始,“壶乃另作瓦缶,瓤闭入陶穴”,这是由于经由一段时间实践后,陶工们对紫砂泥的开采和使用日益自觉和广泛,紫砂泥料变得比以前纯正了。实践结果也表明,相对纯正的紫砂泥的烧成温度要比日用釉陶低,于是紫砂陶坯就一定要套在其他产品或专门的容器里烧成,且能避免缸坛釉泪的飞溅。跟着紫砂陶出产的扩大,专门烧造紫砂陶的龙窑出观了。

  龙窑是中国先辈陶业工人的聪明创造,以其外形像古人所说的长龙而得名。考古发掘证实,早在唐代宜兴涧众地区就有龙窑。龙窑一般利用天然山坡建造,也有用黄石垒起高坡后而再建的。用土砖筑成直焰式筒形的弯状地道,窑身是非不一,有长70余米的,也有长三四十米妳结构简朴,窑身最下端部位称“窑炉头”,最上面出烟处称“窑梢头”,有“窑身”、“窑肩”、“窑背”等部位名称。窑背上有鳞眼洞(投柴料的孔)和窑户口(进入窑身内装窑、开窑的门户)。龙窑烧时,沿斜坡由下向上一鳞眼地投放燃料,,其形恰似一个卧着的大烟囱,原理就是火焰向上升,烧下面时上面是低温,正好去湿、使之干燥,余热得到充分利用,完全符合陶瓷的烧成升温曲线要求。

  20世纪20年代,蜀山由北向南向东顺蜀山排列着的龙窑,其中有7座紫砂龙窑,即工厂窑(蜀山北厂)、永安窑、仁美窑、太平窑、新窑、龙康窑和品胜窑(南街、延山);至抗战后只有两座窑即新窑、品胜窑在使用。砂货窑有野窑、西窑、祠西窑、牛路窑、文家窑、外西窑、祠来窑、新窑。

 

  现代产业文明的测温手段表明,紫砂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1500C至11800C之间,采用氧化1 气氛烧成。红泥温度稍低些约11200C。各种泥料都有自身的合适烧成温度,若与自身最佳温度高低相差200C之上,就会泛起太老、太嫩的缺陷,所以烧戌时窑中上下之间的温差,会对烧成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历史上用龙窑把紫砂陶器烧到最佳效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阳羡茗壶系》在谈及窑火和窑变时指出:“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若窑有变相,匪夷所思,倾汤贮茶,云霞绮闪,直是神之所为,亿千或一见耳。”可见烧炼是何等枢纽,而成功的窑变之器是只能偶遇而不能强求。

  紫砂陶虽内外不上釉,但它的发色效果也会在窑火的变化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即窑变。紫砂泥中的紫泥、红泥和本山绿泥,因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含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龙窑烧造时,会因四季温差,季节变化遇风遇雨,以及茅草的多寡干湿,烧窑工的发火技能高低等发生变化,装窑火路和窑内的畅阻,尤其是火焰直接射到紫砂品上,都能给烧造器皿的颜色带来影响。历史上,实用茶壶不认窑变,凡有射火变色或有异色,均视为次品。

  在蜀山的龙窑中,以“品胜窑”的使用年代最为久远,自明代后期开始烧造,直至1959年春停烧后自毁。

  品胜窑卧于蜀山西麓,长70米,其坡度下大上小,约在35度左右,窑身内径高2,6米,最低处2米,宽2.2米。窑背拱高0,60米。整个窑有4个“窑户口”,分为14“股”半,每“股”为4“甲”,计58“甲”,即58对鳞眼;每甲竖装6“臼”掇罐(匣钵);每“臼”平均摞高12只掇罐左右,如蒸笼状,合计“一甲”约为72只掇罐。

 

  装烧紫砂坯件的掇罐圆径为55厘米左右,高度按内装紫砂陶器高度定尺寸,装瓶的叫“高头”,装水平茶壶的叫“匹只”。整个窑装满要有4000只左右掇罐,若以平均每只掇罐套装9把茶壶计算,烧一窑要3,6万多件大小不一的各类茶壶。这些茶壶以往绝大多数是农村使用或茶店使用的大路货,高档壶比例极小。

  烧成时间:“窑炉头”,以松树桩头烧,作预热和干燥之用,一整夜(12小时),一般到天亮时开始上窑背,开第一第二对鳞眼,四只眼同烧(原先整条龙窑的鳞眼全都封闭着,投烧柴后仍需封上);当第三第四对眼同烧烧到窑里发红时,才开始交叉四眼投烧,逐渐向上到第十对鳞眼时,可以一对鳞眼投烧;然后重复循环,再由下往上一对一对鳞眼转换。若烧造正常,到第三天中午可烧到窑梢头(下面烧的时间相对长,上面烧的时间相对短),称“落山’,即熄火怠火,前后计30多个小时。在停烧若干天后可按户口分段开窑,把掇罐用竹箍临时箍好,挑到各家厂屋出货。一年中,8月为最佳烧窑期,因天好柴好坯也好。烧戌时温度的掌握,全凭看火大师傅的经验,一年四个季节,白天、黑夜,阴、晴,风、雨、雪、云,对窑火都有影响,非有多年经验不能掌握。烧窑工需与看火师傅密切配合,使各部位的温度能够到位。成败全在此举,是最关键的一着。看火师傅一般是由窑主聘请为每甲窑看,但窑户也有自己专请师父为自己的“一甲”专门看火的。

  据了解,紫砂窑大多没有建窑棚遮雨,烧窑时若碰上大雨就非常麻烦,有时只能熄火,等天气好了重烧,这样就肯定影响产品的质量,且又增加了燃料的成本。露背窑只在里面装有掇罐时,窑背上才盖上芦苇遮挡。品胜窑是1956年冬天才盖上了窑棚的。

 

  装窑作业的过程:

  掇罐是装窑的必需器皿,用来装紫砂陶坯,往昔是用缸泥制成,1958年后为耐火材料制成,圆形。每“臼”掇罐的最上面是两只土坯掇罐,可以在烧紫砂陶的同时,烧成新的掇罐;而每“臼”最下面垫脚和支撑之用的则是将要淘汰的旧掇罐。这样,掇罐的使用就能一边淘汰一边补充。

  烧成出窑后的掇罐要重新拼合,叫“削掇罐”,开裂的掇罐先用竹篾箍好、扎好,再用紫砂泥补缝,用收缩很小的“白土”糊好,不能存有一点点透漏,否则窑烧时明火透进去,里面装的茶壶就会惹火变色成次品(亦称窑变)。往掇罐里装坯件,要尽量装满,以节省“窑清费”。所以壶坯里往往会套进玩偶小雕塑,边上旷地空闲处装上砚台、小盘子,等等。

  以上工序是在厂房里完成的,然后挑到窑里装窑。

  装窑师傅是最高技术师傅,在窑底斜面把一个个并不太规整的掇罐叠起来要有很高的水平,2.6米的高度,要站在高低脚专用凳上才能举上去,还不能有一丁点倾斜。窑内高温烧到1 180度时,如稍有倾斜整个“臼”就会倒掉损1坏,还会伤及两旁及前后。掇罐装好后,要涂沙,即上下两只匣钵间都要用黄沙封锁。烧成后开窑,先用竹篾把开裂的掇罐箍好,搬下,挑进厂房,把里面的成品拿出来,理划等级后拿到店里出售;掇罐等待削理。

  窑座是私家所有。紫砂窑很少由一个窑户包烧一窑,多为大小窑户拼起来混烧,实力大的多装几甲,小窑户也有二人拼装一“甲”的,用度统交窑主,由其采办柴草及所有用工。

 

  窑座的上下排,以抽签方法排定顺序,以后由下向上轮转烧值。

  整条窑有部位孬好之分。其最佳的部位在“第四户口”向上的十八甲窑(即最上面高处的一段,烧窑时直接烧的时间很短,它的温度是靠下面烧成时供应的,是间接的温度),正品率特高;一般是由最有实力的窑户包下来烧的。龙窑中段部位仍是较好的,下段相对则差了很多,而下面“炉头”向上的八甲最轻易出次品,但“窑清”(烧窑费)也要便宜得多。

  再说说中段窑每一甲里烧成优劣的情况:

  两个鳞眼中间为一甲,一甲分上下二皮,平排三“臼”,计六臼,因一对鳞眼烧二皮,故六“臼”掇罐多有名称:上一皮中间称“明堵”,这“臼”最好,在这最好的一臼里12只掇罐,最上几只温度较低,宜烧红泥产品,底下几只温度又较中间高,故真正好的部位只有七八只掇罐;两旁叫“起皮”,第二好;下面一皮中间叫“暗堵”,第三好;两旁“满火”是直接接受柴烧的主要部位,轻易出次品。

  因此,只有大窑户据有有利窑段,才会有前提烧成高档紫砂壶,烧时还要特别小象中那样,凡经龙窑里烧制就能烧出高档紫砂壶。

  1955年景立紫砂合作社时,仍是沿用品胜窑烧成,1957年紫砂工艺厂由此窑四周的蜀山南街搬到河西现在紫砂工艺厂位置,但当时龙窑没有停烧。1959年上半年“大跃进”后,劳动力紧张,山区茅柴没有供给,于是不得已“产业抗旱”,让工人上山去砍茅柴,也朝不保夕;另外,原合新厂(出产釉陶罐的厂)合并到紫砂厂,也转做紫砂陶成型坯件,并集中在罐头窑外西窑的四周,因此紫砂工艺厂决定停烧品胜窑,而用经改造后的外西窑来烧紫砂。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