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10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最近几十年里,由于紫砂艺术的发展,对紫砂艺术的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细致了。其中被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紫砂艺术中的继承 与创新。几乎每个人都对这一点有所心得,但同时又似乎总没有说到关键。总体感觉,这方面的文章,热闹有余,精彩不足,数量有余,深度稍缺。今天,我不避题 目雷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使这方面的相关讨论深入下去。
紫砂艺术源远流长,前辈艺术大师的璀璨作品具有双重作用。它们既是历史的辉煌成就、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同时又为后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制约后来者的一种无形压力。
几乎所有后来者面对前辈的文化积累时,都会说,要继承传统,要注重创新,那么继承传统的关键是什么?注重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多数文章往往片面地 注重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差异,论述继承,偏于技法的承袭,论述创新,偏于现代元素的拼合,却忽视了两者的共同关系。在我看来,稍显片面。
首先,“继承与创新”具有相通的终极目的——“美”。
继承也好,创新也好,紫砂从业者必须具备理论自觉,必须具备这种身为艺术家才有的艺术终极追求。就如任何一个哲学家,都回仰首天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一样,任何一个艺术家的终极追求,必须是,也只能是“美”。
那么,什么是美呢?美是完美的形式与适度的惊异之间,恰当的结合品。
美要以完美的形式为基础,同时,由于人是审美的动物,美是客观之物在主观心境上的投影。因此,当审美主体关照客体时,必须要有适当的陌生,产生适当的惊异,才具备足够的审美感受。
当从理论上对“美”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明白,紫砂艺术不断创新,是出自“美”的本质需要,是紫砂艺术的必然要求。
回首我的学艺历程,我在学习前辈大师时,就以此为标准,学习一切体现美、容纳美的技法,体会一切适合紫砂泥料的做工与手法。只有继承,才能够打下创新的坚实基础;只有创新,才能够更好地继承传统。
创新包括技法的创新,如我的“吕氏绞泥技法”。还包括题材的创新,如我的“贵妃”系列,是用特有的紫砂语言,演绎了一个美的人体世界,表达了我 个人对美的探索和向往。社会上对我的技法创新一致叫好,对我的题材创新则有一些争议。但我认为,把西方人奉为至尊的人体之美“移植”到古老的东方艺术紫砂 壶上,给紫砂艺术开拓了新的艺术表现与题材领域。孰是孰非,历史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提出一句总结我多年经验的话,来概括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为了创新,创新体现继承”。
其次,继承与创新的关键在于功夫在“壶”外。
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关键是进行艺术修炼的主体——艺术家。艺术家的精神面貌、气质修养,决定其继承与创新的成败,决定其艺术家境界的高低。
我也有一句话,感觉能够概括我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技术为本,文化为源,功夫在壶外”。
“技术为本”,是肯定技术在紫砂艺术中的基础作用。“文化为源”,是突出文化内涵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没有文化因素,在现代社会,最多也只是个工匠而已。所谓“功夫在壶外”并非是轻视技术功底,而是指出单纯依靠技术功底的局限。
“功夫在壶外”,在于真实的生活,看你怎样捕捉到那一瞬的灵感。一把壶,你赋予文化和生命力在其中,它本身价值也就得到了提升。反之它只是一个 喝茶的器具而已。如我创作《竹炉茶具》系列,灵感完全源于生活中的素材,使我在继承传统茶艺的基础上创作了颇有现代风格的紫砂作品
“功夫在壶外”,在于高远的思想境界。古人常说“不诚不悟”,没有诚敬的心,是无法悟出真智,得成正道的。最多,也不过是玩弄小术,做几个器具 罢了。真正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和自己的真如心性,血脉相关,每件艺术品中都见到自己的人格智慧。这才能够留下真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心的大作品。
以本人艺术实践的经验为例,我在早期临摹前辈大师的作品过程中,曾心悦诚服地学习和研究前辈大师的优秀创作。但是我学习传统,不是为了模仿和重 复,而是从“学习其方法”,进而“体会其精神”,再到“领悟其意蕴”。正是在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内涵、思想境界之后,才更加深入地了解前辈大师的精神和意 蕴,更好的继承了前辈大师的技法。
在创新过程中,也是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境界的提高,思想境界的深入,艺术境界的通达,将所有的这些领悟,融入艺术创作中,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完美形式与适度惊异的结晶。
我曾做过一把《容天壶》,这是一件敦厚圆润的光器作品,壶身开阔很像大肚弥勒佛。我的艺术构思,就是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金刚经》上有两句 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容天”,就是让艺术家能够把自己现实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做一种恰当的艺术升华,也是让世人能有大肚弥勒佛那样的度 量,能容天下事,让世界充满和谐。
艺海无边,每个人在艺术面前都应是虔诚而谦卑的,都不能也不应忽视上述的两个方面。每个人,都必须“继承历史”,同时也必须“活在当下”,其核心是相通的。同时也必须正真认识到“功夫在壶外”。
当今紫砂艺术已达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越来越多的紫砂艺术家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理论自觉。我这篇文章,如果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能够使更多的紫砂艺术家重视从“壶外”修炼出“真功”,那就是一件幸事了。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