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技巧 >> 紫砂陶刻的人文之路

紫砂陶刻的人文之路

时间:2013-08-21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在众多工艺美术门类中,紫胡耀邦是与文化艺术结合最为广泛、最为紧密的。在紫砂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正是由于文人墨客的大力参与,紫砂才得以完成从实用器、工艺品到艺术品的华丽转身,使其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因此,紫砂只有与文学、书法、绘画等其他文化艺术融汇结合,再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才能有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空间去拓展,去升华。

     以“人文紫砂”典范的曼生壶为例,蒋琰滨认为在紫砂陶刻创作中,更是需要这样的融合与升华,尤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宜兴紫砂壶《富贵玉兰》

     一、书画功底的扎实培养

    陶刻以书画为根基,陶刻创作者一定要培养深厚扎实的书画功底,结合书画临摹与创作,不断学习练习,深层次理解书画作品的结构、线条和用笔等,才能在陶刻时更好地表现出其韵味。不管是由创作者本人书画,还是由其他书画家题诗作画,都需要陶刻本人有良好的书画素养、审美理解。

    曼生壶的陶刻主要是由陈曼生和他的幕客们来完成的,官为县令的陈曼生能书善画,精于金石,民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他的幕客高爽泉、郭频迦、江听香等均是书画篆刻的好手,正是得益于深厚的艺术功底,才能厚积薄发,他们的陶刻才能与紫砂壶相映生辉,魅力无穷。

    由此可见,书法绘画能力的提升才能使陶刻水平得以提升,陶刻中才能更精妙的表现书画意韵,从而迈向更高的艺术层面。

 

    二、刀法技艺的娴熟融合运用

    陶刻刀法是基本技能,镌刻用刀的精到与否直接关系到陶刻作品的表现。有刀法才会有刀味,刀味在陶刻作品中能反应出作品的风格及个性特色,刀味的体现首先在刀法上的娴熟及变化,于快慢、深浅、粗细、转换刀的角度,力度上来所要表现的“刀味”,只有熟谙各种刀法的表现效果,灵活运用各种技法,才能适应题材千变万化的作品,做到游刃有余。

    值得探讨的是,本人在陶刻的大量实践创作中发现,用我平日陶刻所喜用的平口刀完全可以一刀落下达到双刀的效果,陈曼生本是篆刻高手,所以有理由相信,曼生刀法可能用的就是平口刀,而不是传统陶刻的斜口刀,当然,这一观点还需要继续查证,其实紫砂陶刻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用刀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在紫砂陶刻创作中,刀法技艺和书画功底是相辅相承的,刀法见刀味,书画蕴笔意,扎实的书画功底有助于刀法的精进,,娴熟的刀法加强陶刻书画的表现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称不上上乘之作。

    三、壶名、壶型、壶铭的和谐统一

     曼生壶中,信手拈来,如“却月”、“合欢”等不仅壶名雅致高洁,加上切壶切茗的铭 文,真正将壶名、壶形与壶铭融为一体,究其原因,曼生本人及其幕客们皆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他们在一起研究造型、壶名、铭文,发挥集体的智慧,尤其是根据壶形琢磨出的富有深刻文学内涵的壶铭,颇具画龙点睛之功,切壶、切茶、切情,可说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这正是曼生壶之人文意义至今无人可比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曼生等人不是兼具书法绘画金石等艺术功力;谋篇布局和精湛娴熟的刀法;深厚的美学积淀,较高的文冰寒素养以及时代背景下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诉求,那么曼生壶就不可能成为文人紫砂的标杆。而作为新时代的紫砂创作者更要不断的提高 自身的各方面的文化艺术修为,同时要善于和优秀的同仁们共同学习,切磋,进步;更要向各文化艺术门类的大师、优秀者们学习、合作、交流,方能将宜兴紫砂的人文之路走得更远,更广。

    紫砂艺术不断创新发展,而曼生壶始终是我追随的典范,给予了我莫大的启发,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创新是需要建立在深刻理解前人的基本上才有源头活水,才能推陈出新的 ,一件紫砂作品,外有天地,内有乾坤,有历史之底蕴,有文化之通灵,有文明之传承,方能成就自身之精神气韵。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