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22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著名紫砂艺人,享有“鸣远第二”之称的裴石民是建国初期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于“技术辅导”职称的七位名艺人之一。当时在紫砂工艺厂,他与任淦庭两人被尊称为“先生”。任淦庭擅长书画、陶刻。业内习惯称为“刻字先生”,故称先生不足为怪,为何对制壶的裴石民不称“辅导”,而尊称“先生”呢?我以为,一是因为裴石民平时仪表整洁、一丝不苟,斯文儒雅,一如先生。比如他的泥凳,是由他自己设计的工作台,有抽屉、有搁脚,工具摆放整齐、桌面光洁如镜,很象是一张读书、写字的办公台。二是因为他刻苦学习,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学问、学养,胜过先生。李昌鸿在《裴石民先生二、三事》中写道:裴石民在总结学艺须心静时,引用《大学》中的话说:“静而能后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得能。”如此谈吐不凡,不是饱学的先生吗?
裴石民出身贫寒,仅读过几年私塾,14岁即随姐夫江祖臣学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紫砂艺术家,首先是他天资颖悟,心灵手巧,又热爱生活,师法自然。他一生喜爱养花种草,养鸟观鱼,即使在“文革”中大批“封资修”时,仍“不轻易言弃,玩物而不丧志,玩物而不随时俗。”他先后养过猫、金鱼、青丝鸟、鸳鸯、猫头鹰等。他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加之技艺高超,才能创作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花塑砂器,如串顶秦钟壶、松段壶、莲心茶具等,成为杰出的花货大师;还创作了花生、桃子、核桃、佛手、荸荠、茨菇、辣椒、茄子、芋头、南瓜、石榴等仿生果品和松鼠、仙鹤、螃蟹、田螺、春蚕等象形动物,件件唯妙唯肖、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几可乱真。他曾为陈鸣远的“生栗”,另配“熟栗”。他在指导徒弟做蟹盘时,要求螃蟹的每个脚都要落在盘上,不能空,否则就成了“死蟹”,其观察之细致、技艺之精确,可见一斑。其次,裴石民之所以能从一般的匠师颖脱而出成为“先生”,还因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与当时著名的文化人、艺术家、书画家、收藏家多有交往,并结为挚友、至交,“近朱者赤”,在文化人的影响、熏陶之下,使其提高学识、开拓眼界、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大有提高。他与宜兴著名绅士、收藏家、“两洞”开发者储南强及有“切玉圣手”之称的篆刻家潘稚亮两位交情极深,曾为储所藏之“树瘿供春壶”配盖,“圣思桃杯”配托,且均由潘稚亮陶刻文字作记,成为紫砂艺坛众所周知的佳话,在这些共同合作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储、潘二位的艺术见解必然会影响到他,并通过其紫砂技艺充分展示,后来裴石民在紫砂业界声名鹊起,储南强慧眼识才,大力举荐也起了不少的作用。上世纪30年代,他应邀到上海著名魔术大师莫悟奇家中制陶,莫富收藏,喜爱陶器与盆景,两人常在一起设计茶壶并由裴石民制作,世称“莫奇陶”,颇具现代陶艺的风格。在沪长住10年期间,他先后为几家古董商店从事仿古,也见到了不少古董珍玩,使其眼界大开,他在制壶之余,文房雅玩、杯盘炉鼎、花果小件,均有所创,这与其接触古玩触类旁通有关。总之,与文化人交往使其学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从而堪称“先生”了。
从裴石民及其他紫砂艺人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紫砂艺人成才,家传师承、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师法自然固然重要,然还离不开与文化人的合作交流,且所交往的文化人的品位、学识、水平越高,合作联手程度越深,那么艺人的艺术成就也就会更大!当然,在这些合作中,文化人并不只是单方面输出,也会从艺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最典型的就是“诗、书、画、印”俱佳的陈曼生,在与杨彭年等艺人合作后,最终以“曼生壶”留名青史,可见艺人与文人合作,应是艺术上的双赢!这就是我们从裴石民由艺人而称先生得到的启示。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