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1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代代封候》
《万事如意》 (范曾绘画)
《潘壶》 (萧平绘画)
《超越组合壶》
《丹凤朝阳组壶》
宜兴丁蜀镇被誉为中国的陶都,而丁蜀镇的西望村,则是名闻遐迩的紫砂故里、紫砂摇篮,这里曾走出一代紫砂大师范大生。西望村有村民两千余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紫砂壶的,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养育了西望村,而其中老范家是这里的大姓。在众多范姓紫砂艺人中,范顺君称得上后起之秀,佼佼者。范顺君1974年出生,几乎是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之一。他继承了先者对于紫砂的钟爱,孜孜不倦地追求紫砂艺术,从传承到创新。笔者日前参观了范顺君的工作室,并与他就紫砂艺术人生有了一番对话。
问:听说你的紫砂艺术道路有点传奇,很早辍学,很早出来单干,很早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范:我出生在一个紫砂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紫砂艺术充满兴趣。读初二那年,正值丁蜀镇掀起一股紫砂热,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的藏家都来我们这里收紫砂壶,紫砂艺术一下子火了起来。我一时冲动,就和父母提出不上学了,要学做紫砂壶。父母当然不乐意,但拗不过我,看我又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无奈地同意了。
父亲和爷爷奶奶都是紫砂民间高手。父亲在文革时,经常挑着担子,里边放着自己家里做的紫砂壶,穿街走巷,以做壶卖壶为生。爷爷范树南、奶奶李秀珍名头更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宜兴丁蜀镇创办紫砂合作社,西望村的农民在家里做好紫砂壶后,交到合作社换取工分。爷爷奶奶做的紫砂壶都是免检产品,其中奶奶名头比爷爷更响,壶底刻着秀珍印章,买家争相收购。
我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而且天性就喜欢捏泥巴,做紫砂壶。最初,我是跟着父亲学做壶,父亲很严谨,教我从基本功学起,一招一式,不得有半点马虎。 22岁那年,我拜凌锡苟先生为师,因为有幸在紫砂一厂工作,期间得到了李昌鸿、顾绍培、谭泉海、季益顺等著名的紫砂界名人大师的指导,技艺大进。
我是比较早出来单干的,1998年,我才24岁,自己离开了紫砂一厂,成立了范顺君工作室;2009年,自己又投资200万元,开了范顺君艺术馆。
问:宜兴紫砂艺都有和书画家合作的优良传统,你是和书画艺术家合作最年轻的紫砂艺人之一,听说还曾经和范曾一起创作了一些文人壶?
范:我从小喜欢书画艺术,因此和书画大师们合作有点基础,比如知道哪些壶型适合书画创作,书画对壶身的质感要求等等。
我和范曾一起合作文人壶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2008年年底,荣宝斋受范曾委托,要在宜兴找一批壶创作,当时范曾是国内炙手可热的超一流画家,听到有和范曾合作的机会,许多大师和艺人都欣然报名,据说荣宝斋一共挑选了七八十人的作品,送给范曾定夺。范曾选了十个人的作品,其中有李昌鸿、毛国强、凌锡苟、倪顺生、蒋新安等,我也有幸名列其中。在这被选中的十名紫砂艺人中,我是最年轻的。我想大概我和范曾有缘,同姓沾了光。那一次,我们每人做了三把壶,范曾一共画了30把壶,这也算宜兴紫砂界与顶级书画家规模最大的一次合作吧,可惜那次与范曾合作的壶太少,我一把都没有拿到。
第二次合作是在2009年的上半年,大概范曾时隔半年,意犹未尽,又把我们这些紫砂艺人叫去。这次合作规模更大了,那次我就做了30把壶,而且终于拿到了自己和范曾合作的紫砂壶。
问:你做的紫砂壶不拘于传统,刻意创新,在许多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思想,能否具体介绍你的紫砂壶创作理念?
范:紫砂壶艺术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了。但是作为一个有想法的艺术家,还必须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创作,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个艺术家,而不是个手艺人,
我在创作《隐形八卦壶》时有一个总体的构思,类似球形的壶身,把阴阳太极图隐藏在壶身中,没有明确的表示,却在虚实对比的空间,和流转的线条中,把太极的概念暗藏其中,只在壶腹下部用一个鲜明的圆来表明其中的内涵。整个紫砂壶的设计,动静结合,虚实相对,具有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时代感。在时代的印记中,加以文化的修饰,以故饰新,发人深思。
还比如《中国龙组合》,它是是一组套壶,一般来说,紫砂艺人是不太愿意设计套壶的,因为往往吃力不讨好,但藏家有这个需求,毕竟套壶实用价值高,整体效果好。我在茶壶的设计上,融合了龙和太极的图形。四个茶杯都是简洁的圆柱形,不加任何装饰,只是固守着杯子最原始的功用。紫砂壶的设计与茶杯相似,都给人以简约明快的感受。高耸挺拔的壶身,中间是一条浑圆的腰线,把壶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下层是个简易的茶海,腰线所对的中间是个茶滤网,上层才是泡茶之处。简单的组合,不仅注重壶体的造型,也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此壶的壶嘴和护肩齐平,在视觉上提高了整把壶的重心,看上去更加峻挺。壶嘴制成了一颗心的样式,颇具现代艺术的风范。壶盖是边缘平,中间微凸成一个大大的太极阴阳鱼图案,两个鱼眼都用镂空的形式制成,平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壶把是一条龙蜿蜒而成,整条龙唯有龙头的雕琢显现出“龙”的特色,其余的部位都是简约抽象的形象,延续了此壶的整体简约的风格特征。八卦和龙,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显而易见的中华文化的象征,一颗心的壶嘴,在此壶中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寓意着千百年文化的浇灌,寓意中华儿女凝聚成一颗心。简约的风格,往往具有多重的深意,反复的把玩之下,叫人爱不释手,正如中国文化一直秉承的追求最为本质的内在精神。
除了从深厚的文化中攫取创作的灵感之外,我对于自然的清灵毓秀也是感触良多。他把自然的美妙展现在紫砂壶上,让人在品茗休闲的同时,也让眼睛有一个好的享受。
有时我还喜欢寻找一些小而巧的感觉。一把《百果》壶,小巧精致,壶体的颜色不是惯常的紫红色,而是更加跳动清丽的亮红色,让人心情也为之一亮,顿时轻松了许多。一个夸张的黑色菱角在壶身的一侧练成了壶把,两节莲藕与菱角相对而立,成了壶嘴。扁圆的壶身,具有弹性,且张力十足,在光滑的壶身上部,贴着着一圈果实,红的长生果、黄的银杏……各个娇小玲珑,透着自然的气息。壶盖顶的设计十分别致,是一个倒置的蘑菇,菌盖为壶盖,菌柄成了壶顶,在蘑菇根部又有一新的嫩芽长出,一大一小,新老交替。壶底的三足鼎立,也依旧是不同的果实的样式。各式的果品在紫砂壶上有序排列,色泽各异,栩栩如生,不仅秀雅美观,更把自然的灵气通透展现得淋漓极致。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