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24 来源: http://www.zisha.com
最近几个月来,每当有人在下午2点前给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葛军打去电话,电话那头总是处于关机状态。这让不少人都很纳闷,一个生意人,这样岂不是会错过一些订单?然而,葛军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这些年来,随着自己在业内逐步被大家所熟知,被邀请外出参加活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以至于留给自己的创作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他用关机来给自己潜心创作及培养新人留点时间和空间。
出生于1965年的葛军,是盐城射阳人。1991年,27岁的他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专业毕业后,抱着对紫砂艺术的喜爱,准备来宜兴市找份“对口”的工作。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初到丁蜀镇的葛军四处碰壁,当地的陶瓷人并没有接纳他。于是,葛军只能先在通蜀东路上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白天一人潜心创作陶艺作品,晚上打个地铺睡觉。“那时是真苦,曾让我一度觉得没了盼头。但后来想想自己又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葛军说起自己的那段经历,一边苦笑,一边摇头。
这样的苦日子持续了一年半。“那段时间,我闭门钻研,创作了不少作品,我就思量着不管做得是好是坏,都应该拿出去给大家看看。”1992年下半年,葛军在丁蜀镇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展出自己的紫砂壶、雕塑和陶艺作品。出乎葛军意料的是,这次展览非常成功,得到了当地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他也开始逐步和当地的陶瓷人打起了交道。
葛军作品 将军壶
从那以后,葛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从艺道路。他在创作中,坚持大胆改革以前陶艺品追求功能特征的表现方法,更加突出现代陶艺的观念与手法,并在陶艺品上进行滚动、翻卷、黏合,穷尽所有的物理方法。同时,他还通过潜心研究,独创了“色释法”。葛军解释说,“色释法”区别于在壶上挂彩釉和用颜料彩绘,而是一种融入了现代原料和技法的表现方法。正是熟练地运用“色释法”,葛军创作出了“金钱豹”“汉风”“文明时代”等系列作品。从业20多年来,葛军的作品获奖无数,其中申报国家专利200多项,一些作品更是被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作为一位“陶瓷宜漂人”,葛军已经在事业上收获了成功。然而,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值得称道,他想靠自己的能力,帮助部分弱势群体也品尝到成功的“果实”。从2005年起,葛军开始为宜兴市的部分残疾人开展免费培训。聋哑人孙云生就是他的第一批残疾人徒弟中的一位。葛军说:“当时,我了解到孙云生一家生活十分困难,而且他还有着制作陶瓷制品的基础,我就决定收他为徒,让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然而,由于师徒两人无法用语言沟通,葛军便不厌其烦地将制作过程的要领,以及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全部写在纸上。遇到孙云生不理解时,葛军就亲自示范。最后,孙云生终于在行业内有所建树,他在今年举办的宜兴市第九届手工制陶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目前年收入也达到了十几万元。这些年,已有40多名残疾人接受了葛军的指导和培训,成为了陶瓷行业的从业人员。
回想自己在宜兴的整个经历,葛军既感受到了起步的艰辛和困惑,也感受到事业有成后的那份喜悦。他说:“作为一名陶瓷从业人员,我始终觉得不应该只是以一种大与小、多与少、点与面的艺术创造为目标,而是应当通过公众行动来实现紫砂艺术在不同领域的有效传播,最终将紫砂艺术发扬光大。”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