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紫砂底款1973年历史背景

紫砂底款1973年历史背景

时间:2024-12-19 来源:紫砂之家

1973年紫砂底款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以下特点:

生产组织化与规模化:自1954年宜兴组建紫砂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后,紫砂生产逐渐走向组织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到1973年时,紫砂工艺厂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基础,能够进行批量生产。

image.png

外销需求增长:20世纪60年代初,紫砂企业开始重返世界市场,1964年宜兴紫砂工艺制品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产品远销苏联、日本等国。1973年左右,随着外销任务的进一步增多,紫砂工艺厂开始在壶底盖上“中国宜兴”的制造底款,以满足出口需求。

文革影响:当时处于“文革”时期,批判“三名三高”,大部分茗壶制作无作者名章,而是采用铅字代码印记或正楷小木质名章,钤于壶盖内。不过,少数人仍会私自盖上本人名款,制作代表自己水平的作品。

工艺与泥料特点:这一时期的紫砂壶,部分或全部采用石膏模制坯再加工成型的方法,以缩短制作工时、保证批量生产和同一壶型规格统一。所用泥料方面,无论是高手还是学徒,基本都使用相同的泥料。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灵素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