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7 来源:网络
紫砂壶的炉均釉装饰,在宜兴当地被称为画彩釉或上满釉,其起源时间有雍正元年与乾隆年间两种说法。这种装饰风格的出现,主要受清代宫廷审美趋向、瓷器装饰风格影响,以及紫砂陶器制作技艺陷入保守境地、需要新的创造精神推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炉均釉也被用作对紫砂壶残次品的补救措施。
画彩釉是在已烧成的紫砂壶上,用低温釉色彩堆画花草图纹、禽鸟山水、戏曲人物等,再经炭炉第二次烧成。而上满釉则是将已烧成的紫砂壶全身挂釉,再以低温第二次烧成。炉均釉的烧成过程需要用到红炉,这种装饰工艺无疑受到了瓷器釉上彩工艺的影响。
然而,对于炉均釉装饰的优劣评价,人们看法不一。紫砂壶兼具陈设性和实用性,若装饰破坏了其特殊的美和功能,则显得多余。炉均釉的主要原料含有毒物质,因此不适用于餐饮器皿,即使作为装饰也不被看好,这也是其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作为历史产品,炉均釉紫砂壶因其烧成过程复杂、正品率低,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从古代到1958年,这种装饰方法一直被沿用,直到近年来才又有新的点彩加工点出现,这些从业者大多来自景德镇。
另外,珐琅彩紫砂是康熙时期宫廷造办处为皇室专制的紫砂器,民间难得一见。这种装饰风格不仅展现了紫砂壶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精致与奢华。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