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7 来源:网络
紫砂壶壶口位置常会出现类似砂纸磨过的痕迹,这些划痕在接近壶口的位置尤为明显,对光观察时十分清晰,触摸时略有毛糙感。许多新壶友对此感到困惑,甚至认为这是瑕疵或残次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划痕的出现,源于现代紫砂壶制作中的一道工序——整口。在制作过程中,壶盖会被刻意做得比壶身口稍大。烧制完成后,工匠会使用金刚砂在壶口和壶盖接触面上进行打磨,直至盖子和壶口完全吻合。因此,壶口位置会出现明显的划痕。
整口工序的目的是确保壶盖与壶口的紧密配合,实现口盖的“吻合”与“通转”。而所谓“一次烧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壶的成型,但口盖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吻合和通转。因此,需要通过整口工序进行打磨和调整。
整口后,壶盖可以实现通转,但口盖结合处的表面会被破坏。茶垢淤积可能会在这些地方形成“黑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匠会采用“二次烧成”的方法。在一次烧制出窑后,进行整口处理,除去火疵,并用制壶的泥擦抹在打磨产生的“破皮”处,然后再次进窑烧制。这样,破皮处会形成新的结晶,烧成后瑕疵将不再可见,壶也趋于完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紫砂壶都是在龙窑烧制,可控性极低,每烧制一次都增加一次风险。因此,老壶一般都不会经过多次烧制和整口处理,口盖严谨度相对较低。即使在现代,整口工序也对做壶技艺有很高的要求。盖子不能太大,否则整口时需要磨掉的部分太多;同时,壶盖一定要稍微大于壶口,否则烧成后口盖会更宽。
综上所述,紫砂壶壶口位置的划痕并非瑕疵或残次品的表现,而是现代紫砂壶制作中整口工序的必然结果。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