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5 来源:网络
对于宜兴的紫砂矿料,存在两种常见的误解:一是认为紫砂泥可以直接从地下挖出,二是认为宜兴遍地都是紫砂原矿,随便挖一块就能制壶。然而,这两种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宜兴确实产出紫砂,但紫砂来源于特定的矿区,如黄龙山、宝山、小煤窑、台西、四号井等。这些矿区围绕黄龙山,因此广义上,这些矿区出产的紫砂料统称为“本山料”。
对于非制壶行业的爱好者来说,紫砂矿石可能相对陌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市面上常见的紫砂原矿泥料,以及它们的矿石形态。
紫泥:紫泥是紫砂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泥料,色调为紫棕色,具有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和亲茶性都很好。经过泡养后,紫泥壶会呈现出温润如玉的质感。紫泥原矿产自黄龙山的甲泥矿夹层,含有云母、赤铁矿、石英等物质,含铁量和石英含量都很高,因此稳定性好、可塑性强、收缩稳定。
段泥:本山段泥也称为本山团泥,是共生矿的一种。它可能是紫泥与红泥共生,也可能是紫泥和绿泥共生,或者红泥与绿泥共生,甚至三者共生。因此,段泥的原矿形态会因共生矿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也是段泥作品色泽丰富多变的原因。
绿泥:本山绿泥产于紫泥泥层中间的夹脂层,以泥中泥的形式出现,相对其他泥料较为稀少。其矿料为致密的块状结构,色泽灰绿,胎质细腻。很多人形容绿泥壶成型后用手抚摸如同婴儿肌肤。除了矿料稀有外,绿泥的成品率也较低,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朱泥:朱泥壶深受许多人喜爱。在古代,朱泥也被称为石黄泥。烧成后色泽朱红微嫣,十分娇俏。朱泥原矿质地坚硬,含铁量分布不均,收缩变形大。因此,朱泥壶表面常会出现水波褶皱纹理。朱泥原矿产区有多种类型,所以制壶后的色泽也会有所差别。
红泥:红泥也是紫砂矿料的一个重要类别。它分布在嫩泥矿层的底部,质地坚硬,含有石英、白云母、氧化铁等物质。红泥烧成后的色泽没有朱泥那么艳丽,而是一种温柔的红。刚出窑的红泥壶水色略显干燥和平淡,但稍加泡养就会焕然一新。
了解这些紫砂矿料的原矿形态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选购紫砂壶。如果你对这些泥料的原矿有深入的了解,那么在内行人看来你必定是个行家。快来分享你的玩壶经验吧!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