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在手,思接千载。
宜兴紫砂壶,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经历兴废衰荣,薪火相传,其间成就紫砂历史上的“五个第一“,不得不说。
他们有的如雷贯耳,有的可能并不为人熟知,他们就是:时大彬、陈鸣远、陈用卿、陈曼生、朱坚。
时大彬(1573—1648),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记载了时大彬采用的调砂工艺:“或淘土、或杂以罁砂土,诸款俱足,诸土色亦俱足。”“淘土”,从陶土中“抟其细土,加以澄炼”而成纯泥;“杂以罁砂土”,即相当于现在的调砂、铺砂,应是大彬的首创。除此之外,时大彬对紫砂壶艺还有一个贡献不得不提,他重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技法。这种独特的成型技艺,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明 1612年作 时大彬 调砂笠帽壶
▲时大彬款砂壶壶
成交价:280.00万
拍卖公司: 英国皇室贵族(香港)
拍卖日期:2018-04-28
陈鸣远,名远,号鹤峰,别号壶隐,石霞山人宜兴上袁村人,据说明代天启年间紫砂名家陈子畦即是其父亲。陈鸣远的印章有行书、篆文,真草亦超逸有致,文献上有“其款字晋唐风格”“鸣远吐属亦不俗”等评语。凡盖内用印的真古壶,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陈鸣远所在的明末清初。▲清康熙 陈鸣远 六方宫灯壶
陈用卿,明末著名紫砂高手,俗名陈三呆子。史称他“式尚工致,不规不圆,已极妍饰,款仿钟太傅帖意,落墨拙、落刀工。”陈用卿开启了紫砂壶壶身题款的先河,随后的陈鸣远,在他的影响之下,也制作了许多壶身题款的紫砂珍品。所以,凡壶身有款的真古壶,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陈用卿所在的明朝末年。▲明末 陈用卿制并刻紫泥镂空钮大圆壶
▲明末清初 陈用卿制并刻紫泥小执壶
陈曼生(1768-1830年),字子恭,号曼寿、曼公等。清乾隆三十三年生于浙江钱塘,道光十年病卒。集书法、金石、绘画于一身,又精通古文的他,以文人的身分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为历史上又一个紫砂繁荣期作出了贡献。「史籍」称:“自清初曹亷让辈创为文人署款之举,嘉道之间,陈曼生,郭频迦、江听香……瞿子冶辈更盛行之。”“更盛行之”指的是不仅题款,而且拓而宽之,让书画和紫砂联姻,创造出了一种两美的艺术。所以,凡有诗画的紫砂壶,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陈曼生所在的乾隆道光年间。▲清嘉道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逸闲款紫泥天鸡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井栏壶
朱坚,字石楳、石梅,清嘉庆、道光年间山阴人。朱坚嗜“石乳”,有诗“洞寻玉女餐石乳,朱颜不衰如婴儿。”等句,是曼生壶派的中间人物。「史籍」称:“朱坚首创金属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朱坚将紫砂与锡、玉工艺相结合,使紫砂壶别开生面。著作有《壶史》一书,久已失传。所以,凡壶身镶补金属玉石者,其制作年代,不可能早于朱坚所在的嘉庆、道光年间。▲朱坚刻梅花题诗锡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 朱石梅三镶壶
紫砂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实,除了紫砂发展史上这五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有很多为紫砂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你们还想了解谁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