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日常喝茶,基本常用的就是紫砂壶或盖碗了,如果正式场合,需要茶道表演,从煮水器到茶道六君子,需要的茶道配具就相对多一些,使用流程也比较讲究。
而有一些茶具曾经几近失传,虽然有据可查,但也有很多因为时代的发展,不再方便适用。
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把茶种、茶艺从中国带回日本,煎茶开始在日本流行。在后世流传的茶叶著作中,除了荣西并以陆羽《茶经》为底本,写成《吃茶养生记》,还有卖茶翁传世之书《梅山种茶谱略》,其描述了茶传入日本的简史,介绍了神农、陆羽、卢仝等茶祖的事迹,从种茶、制茶、赏茶一直说到茶思想。
《撵茶图》
今天说的是一个卖茶翁,卖茶翁者,原名柴山元昭(1675— 1763),日本江户时代人(大清康熙年间),出过家,还俗后以高游外自称。是中国茶文化的热爱者和推广者,他终其一生所推广的饮茶方式,承袭明朝以来的瀹(yue,煮的意思)茶法,与日本另一支延续宋代抹茶法的茶人形成鲜明对比。
卖茶翁14岁随师父化霖禅师去长崎唐三寺,拜访过中国僧人,尝到了武夷茶。15岁徒步千里,到万福寺参加了黄檗禅文化活动。22岁开始只身云游,遍访高人。29岁已具有自由通达的诗文才智,仰慕唐人的煎茶三昧之风流生活。50年的禅僧生活,其不齿当时僧侣社会的腐败,欲重振宗风,曾作诗曰:61岁时,他在东山开了一间叫“通仙亭”的小茶店,燃起茶炉,摆上钱筒卖起茶来,他在酒旗上写道:卖茶翁名声远扬,宾客盈门,功利之徒拼命收集他的各种用具。其临终之前,将所有茶器付之一炬。古代饮茶器具的样式也几近失传。后木村孔阳氏模写卖茶翁茶具计33件,著《卖茶翁茶器图》一书,都彩绘木刻,甚精细。
煎茶道是由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肇始,日本茶道是南宋时期日本荣西禅师把茶种、茶艺从中国带回日本传播并流行的产物。以此渊源,今可以从此书中窥见到中国唐宋时期茶器的形制大略。
铜炉:為生火煮茶之用,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注子:古代汉族酒器。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始于晚唐 ,盛行于宋元时期。起到保温作用。乌楦:用途不明,从器物文字上似乎可以判断是收纳废物的器皿。茶罐:存放茶叶的罐子,锡制成。因锡稳定密封度好,故多用其存放茶叶。
炭篮:盛放烧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制成,里层包裹黑色油纸。焙钩:又名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叶黄。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制。灰炉:烧水炉的一种。下面没有通风口,现今日本茶道具中发展为火钵或瓶挂。有些器具,现在也在用,比如烧水急须,或者小火炉,尤其近两年,围炉煮茶的氛围很浓,不过还有很多确实不再适用,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茶器的典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