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近代紫砂史是一部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
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位著名紫砂艺人为“技术辅导”,开始了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手工紫砂陶艺的传承工作。紫砂七老不仅自身创造了紫砂工艺的巅峰,更是对紫砂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紫砂收藏市场持续增温,七位老艺人的壶也屡屡拍出高价。下面我们就来分别盘点一下,紫砂七老拍出最高价的壶!任淦庭(1888~1969),又名干庭,字缶硕 ,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任淦庭的陶刻艺术,在我国美术界影响颇大,与许多美术家结为挚友。近八旬时,还每日习字作画,对每个艺徒按其特长,分赠画稿,供学生参考练习,后虽腕力不济,仍以钢笔作画稿。其孜孜不倦的精神,为世人铭记。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美誉。▲「裴石民·斜锥盂盆」成熟期间精品之作,以中小件为主,以古器作借鉴,以超凡的构思,能放能收,简繁匀称,既能作典雅脱俗的光素茗壶,又能作千姿百态之花货茶具。风格清秀不俗,技艺精湛严谨,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是紫砂历史上求新求变,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吴云根的制壶风格敦厚稳重,擅长光器和筋囊器,尤其以竹入壶,自成一家。既不失紫砂肌理,又撷取竹子的风骨和气节,清奇俊朗、灵动韶秀而无雕琢气。王寅春(1897~1977),13岁拜赵松亭为先生,在赵松亭的陶坊里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砂陶艺。1921年名扬上海。其制壶技术精湛,并且效率高,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多,光货和花货都是王寅春的拿手壶型。王寅春的作品深受追捧,收藏价值也非常高,人们将出自王寅春之手的紫砂壶称为“寅春壶”,壶上都刻有“寅春”字样。朱可心(1904~1986),原名开张,学名凯长,后改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宜兴紫砂名艺人,花货巨匠,一代宗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擅长花器造型,尤善以龙、云、松、竹、梅为题材创作,风格浑厚淳朴,法度合宜,神韵俱佳。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蒋蓉(1919~2008),别号林凤,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蒋蓉的作品在中国紫砂工艺史上技术精湛,生动具真,别树一格,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并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南亚等国家制作礼品。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蒋蓉悉心研究,独具匠心,善制仿生像生壶。创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动植物为题材,表现手法以仿生为主。制器形象逼真,功夫独到。紫砂七老,一个时代的绝代风华,为他们后世留下了追寻的方向,无数的后继者沿着他们开拓的足迹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