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07 来源:紫砂之家
当年乾隆皇帝曾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出于皇室喜好、迎合宫廷奢侈繁缛的风尚,紫砂壶日趋华丽,并注重以诗画装饰紫砂壶艺,从而增强茗壶本身的文学美感,制作工艺日益精致。
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从原来以实用为主的“素面素心”到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紫砂壶上题铭刻画并参与壶形设计的《曼生壶》之外,又出现了加彩挂釉的紫砂壶。
△华风翔《加彩汉方壶》
紫砂壶加彩始于何时,众说纷纭。但从传世的紫砂器物来看,以华凤翔《加彩汉方壶》为最早。
华凤翔是清康熙时人,据郭宝昌先生考证:“此类彩器肇始于康熙二十年(1682年)之后,臧应选督造时,器之彩色、绘画、款式悉维康熙御制,铜胎珐琅器作法,颇料也用西来品,故定名为珐琅彩”,因此加彩紫砂器应始于清康熙时。
△清雍正《彩绘花鸟图笠帽大壶》
清乾隆时期,泥绘及彩绘装饰的紫砂壶深得宫廷的钟爱,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如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品《印花烹茶图壶》、上海博物馆藏品《四方壶》、美国里弗尔艺术馆藏品《陈汉文制六角壶》,皆以印戳、模印、镌刻、陶塑、泥绘等多种综合手法装饰,制作细腻、耗工费时、布满全壶,极具清代典型的华丽风范。
加彩挂釉的紫砂壶其装饰以传统风格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为主,尤以梅、兰、竹、菊为胜。将书法、诗词、绘画集中在紫砂器上,使之与紫砂艺术完美结合,相映成趣,使人称奇叫绝。
以“宜兴紫砂壶”为主体的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在陶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历代文人雅士,名臣学者涉中陶苑,一次次把紫砂壶的审美文化内涵推向高雅的艺术店堂,带入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
△荆溪凌万兴制《彩绘山水纹六方将军壶》
中国清代是一个追求艺术完美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艺术审美也烙印于紫砂壶。此时出现了加彩装饰的紫砂壶,这些紫砂壶富贵华丽,再现了清代精细繁密的装饰特征。与此同时,紫砂壶艺也一直保留着清晰典雅与富丽奢华风格的共存,这种风格一直延续至今。
△清早期《蓝彩绘合菱壶》
加彩紫砂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紫砂加彩多用珐琅彩绘制图案,花卉纹饰,填以黄红蓝各色,色彩浓重,笔法稳健,具有铜胎珐琅器的效果。
雍正晚至乾隆时初承康熙风格,进而由图案化的花卉纹饰变为绘画的描摹,山水、竹石、翎毛都被采用,不填底色,釉色莹净,笔法秀逸,改用软彩法渲染,多见锦地开光、金器满彩。
乾隆晚期至嘉庆时,一部分具有雍正时画风,一部分受西洋画影响,除山水、花卉、翎毛之外,界画的楼阁、染画的人物等都是新的题材。这些作品的笔法软弱纤巧有余,精劲不足,多以粉彩装饰,失去原有的工整度。
△清《“华凤翔”款紫砂彩绘方壶》
道光以后的紫砂器大多为点彩,即不上地色,用各种色料在砂壶上描绘纹饰图案。加彩挂釉紫砂器在烧制工艺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经高温(1100-1200℃)把砂胎烧成紫砂器,第二步将紫砂器加彩施釉进行二次低温(700-800℃)复烧而成。
在2010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有一件清雍正《紫泥粉彩描金花鸟纹笠帽壶》,估价40万至5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89.6万元。此壶泥质细润,色泽深褐,雄浑壮硕,气度不凡。高身壶体折肩平顺,圆转周正,笠帽形壶盖板沿宽厚,与高颈壶口密合,壶流粗壮上翘,流口宽大,壶把扣于壶身,制作工艺精湛。
△清雍正《紫泥粉彩描金花鸟纹笠帽壶》
成交价:896000元
随着紫砂壶在清代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贡品,王亲贵族纷纷定制紫砂壶,于是这时期出现许多斋、堂、轩、号,钤于茗壶,如澹然斋、片玉斋、玉得斋、翼斋、春水堂、清和堂、盛和堂、清德堂、得月轩等。然而在目前拍卖市场上看到的,多为民国时期仿制的,工艺已不能同日而语,因而价格并不是很贵。
明代万历时期的欧子明(飞春)创烧了仿钧瓷的单色釉,后人把这种以宜兴紫砂胎烧成的单色釉称为“宜钧”。初期“宜钧”产品多为缸罐之类的大件器物,清代乾嘉时葛明祥、葛源祥继承欧子明传统工艺烧制宜钧产品。紫砂器上加彩是受景德镇粉彩瓷和珐琅彩影响应运而生的。加彩后的紫砂壶,至清末走向衰落,但作为紫砂家族中的一员,它曾经的辉煌历史始终值得我们铭记...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