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28 来源:紫砂之家
《茗壶图录》是一本详细、完整论述中国紫砂壶的专著,文图并茂,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实业家、收藏家奥玄宝撰写。
奥玄宝(1836—1897)原名奥三郎兵卫,字素养,号兰田、独飞,中国很多紫砂壶研究者都以其号称他为“奥兰田”。
奥玄宝喜欢收藏中国紫砂壶,其在《茗壶图录》自序中谈到对紫砂壶的痴迷程度时说:“予于茗壶嗜好成癖焉。不论状之大小,不问流之曲直,不言制之古今,不说泥之精粗、款之有无,苟有适于意者,辄购焉藏焉,把玩不置……”
奥玄宝的《茗壶图录》成书于1874年,全书分上、下两卷,文字部分有源流、式样、形状、流鋬、泥色、品汇、大小、理趣、款识、真赝等。
由于《茗壶图录》写于注春居,所以32把茗壶亦称“注春三十二式”,且冠以梁园遗老、萧山市隐之类的名称,题为“注春三十二先生肖像”。
注春三十二先生肖像
储光羲:楚山有高士,梁园有遗老。
▲梁园遗老 紫泥 奥兰田藏
刘基《市隐斋记》:
贾君性之,居越之萧山,筑室一区,在阛阓中。
集古今图书,以为燕游接宾客之所,
不高其垣而不觌车马之尘,不深其宫而不闻闾阎之声,
以其径路宛转,户庭清谧,而不与鄙俗者接也。
王君子充过而命之曰“市隐”。
▲萧山市隐 梨皮泥 奥兰田藏
《晋书》:孟昶未达时在京,尝见王恭乘高舆披鹤氅裘,
时天微雪而行,昶于篱间窥之,
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鹤氅神人 白瓷 奥兰田藏
《唐书》:肃宗尝赐元真子张志和奴婢二人,
名奴曰“渔童”,婢曰“樵青”。
人问其故,
答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渔童樵青 朱泥 奥兰田藏
《洛阳名园记》: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
谓其园曰“独乐园”。
▲独乐园丁 朱泥 奥兰田藏
《三国志》曰:徐庶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卧龙先生 梨皮泥 奥兰田藏
《无量寿经》上卷曰:“皆蒙解脱。”解脱出离互诸也。
释曰“出离之缘”,出到菩萨,欲离生无。
《增一阿含经》曰:“此头陀行在世者,我法亦当久在于世。”
▲出离头陀 古锡 奥兰田藏
吴宽《葵诗》:“倾心识忠臣,卫足存古典。”
姚旅秋《鸿诗》:“顾影成佳侣,将云束远装。”
▲倾心佳侣 梨皮泥 奥兰田藏
王维《登辨觉寺》: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趺坐逃禅 梨皮泥 奥兰田藏
苏轼《寄傲轩》:“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凌波仙子 紫泥 奥兰田藏
《丹阳记》曰:“山形方如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
陶家,谓陶渊明也。曾端伯以菊为佳友。
▲陶家佳友 紫泥 奥兰田藏
《广群芳谱》曰:“水仙一名俪兰,又名女史花。”
▲俪兰女史 梨皮泥 奥兰田藏
《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帝乡仙驭 梨皮泥 奥兰田藏
《汉书·公孙弘传赞》:“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
《大戴礼》:“宗伯之官以成仁。”
▲儒雅宗伯 梨皮泥 内田寒泉藏
《魏武故事》载令曰:
“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
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铁石丈夫 紫泥 内田寒泉藏
《山堂肆考》曰:“世以水仙为金盏银台。”
▲银台醉客 紫泥 内田寒泉藏
《汉书》:“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注:衣以绣者尊冠之也。
▲绣衣御史 紫泥 内田寒泉藏
《庄子》曰:“鹪鹩巢于深林,可过一枝。”
▲一枝栖隐 黄泥 中泽兰谷藏
白乐天《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庄子》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老樗散人 紫泥 太田兰畹藏
白乐天《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浴后妃子 朱泥 樋口起古藏
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卧轮禅师 梨皮泥 北川云沼藏
刘廷芝诗:“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红颜少年 朱泥 小林寒松藏
《史记·伯夷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采薇山樵 紫泥 林海仙藏
杨炯诗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连城封侯 紫泥 青木碧处藏
《妆楼记》曰:“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后人效为梅花妆。”
▲寿阳公主 白瓷 林半雨藏
杜甫《屏迹三首》:“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用拙迂生 紫泥 松井钓古藏
《南史》:王俭尝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意以自况也。
▲风流宰相 紫泥 暮堂询荛斋藏
《北史》:“韦夐志尚夷简,淡于势利,帝赐号曰逍遥公。”
▲逍遥公子 朱泥 野村素轩藏
《群芳谱》:“秋海棠,旧传昔有女怀人不至,
泪洒地,遂生此花,色如美人面甚媚,名断肠花。”
▲断肠少妇 紫泥 木户松菊藏
奥氏的选壶标准,重在壶艺,重在欣赏的感受,这比那些只知道讲究年代、款识、壶工的有名无名,而无视壶艺本身价值的人,确实胜过一筹。
早在明代后期,中国宜兴紫砂壶就畅销日本,日本茶道也以用中国茶具为荣,两国的茶文化交流和茶具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茗壶图录》鉴证了中国茶具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