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10 来源:紫砂之家
顾景舟大师几十载的壶艺生涯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与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合作的五把文人紫砂石瓢壶。但其实与顾景舟合作中,还有三位美术学院的教授也给予他制壶上的无限灵感。
提璧壶 — 顾景舟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高庄
1955年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庄教授在宜兴结识顾景舟,两人一见如故,因艺道相合,结为挚友。
1956年秋,顾景舟和高庄谈论紫砂提梁壶。这次谈壶论艺,促使顾景舟产生了做一把紫砂提梁壶的想法。于是顾景舟画了一份图纸征求高庄的意见。因此顾景舟与高庄共同设计的提璧壶图稿就这样诞生了。
1957年底至1958年初,顾景舟第一次对提璧壶作了修改。
1994年《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提璧壶”是其中之一。
60年代后期,顾景舟第二次对提璧壶作了修改。此时,顾景舟的壶艺风格已逐步形成素朴灵秀之美。
1979年8月,顾景舟特殊撰写一篇名为《提璧茶具》的文章,宣布于《人民日报》上,表现出顾老对此壶的看重。
从顾景舟大师与高庄教授携手合作,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艺术家在设计上的一丝不苟,在工艺上的不懈追求;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交融。
拍卖升值
顾景舟 提壁壶 于 2017江苏和信 成交价为:1600万
玉璧提梁 — 顾景舟与清华美院教授张守智
张守智传授在紫砂设计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988年顾景舟根据张守智传授所设计的玉璧提梁基础上,参考古代玉璧的图样,将盖面制成“谷纹玉璧”的外形,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
张守智在紫砂设计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将现代设计理念注入传统的紫砂艺术之中。
张守智手稿
此壶的亮点与点睛之笔,便是谷纹玉璧壶盖,其制造比整把壶还要费工费时。采用双层次的设计,盖面以汉玉璧为主题作为编饰,中间开一篓空璧钮以作为壶钮,下层底部开一小圆孔以利出水吐纳,夹层以中空形式呈现,烧制十分困难。
玉璧是最古、最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所有玉器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一种。
玉璧
玉璧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最初是用作佩饰用的小型系璧,后来玉璧的体积增大。到周代《周礼》,最终形成了“礼玉系统”,即璧、琮、圭、璋、璜、琥“六器”,关键性的玉器组合,确认了玉璧作为礼玉的重要地位。
谷纹玉璧中的谷纹,指纹样单元为萌芽谷粒状的一种纹饰。谷纹玉璧在战国中晚期普遍流行,且形制多样。在西汉时嬗变、式微,西汉时以蒲纹、勾连乳钉纹出现较多,西汉晚期至东汉,乳钉纹流行较甚。
拍卖升值
顾景舟 玉璧提梁壶 于 2017江苏和信 成交价为:3000万
此乐提梁 — 顾景舟与清华美院教授韩美林
八十年代,紫砂艺术深深地吸引住了韩美林的目光,用现代陶艺来设计紫砂壶造型的想法,也在他心中悄然萌发。
每当有了灵感,韩美林就立刻画草图,这些图纸全部交由顾景舟进行鉴定并提出修改意见,顾景舟在看过韩美林的设计草图之后,从中选了几张,表示自己要亲手制作。
顾老当时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乐于接受新鲜思想与理念。韩美林大师则在寻找传统紫砂和现在艺术相结合的感受。
两人同在追求着更高的艺术境界,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韩美林与顾景舟
此壶创作精华在于高而特出的提梁,动势飞扬,和谐照应。从紫砂壶的工艺角度,提梁越高制造难度越大,需求制壶者对紫砂的泥性有绝高的把握。
顾景舟老师将超高提梁的紫砂壶从计划稿变为理想,每一处细节,每一种角度,都处置得恰如其分,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足见其功力。
此壶融合了顾景舟大师精湛的壶艺以及韩美林教授超前的设计理念,堪称经典之作。
拍卖升值
顾景舟 此乐提梁壶 于 2017江苏和信 成交价为:1700万
这些作品和这些历史开创和印证了紫砂艺术新的发展历程,借着陶都窑火的艺术铸成永恒,文人情怀跃然而出。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