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0 来源:紫砂之家
印花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为了美化陶器,就已采用压印、拍印和刻画的方法来装饰陶瓷,常见的绳纹,即是用绳子压印出来的,其他的压印是将已有花纹的实物当做模具在未干的坯体上压印出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图案。夏商时期,印花的纹饰有所增多,今天能见到的有饕餮纹、菱龙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漩涡纹、回纹、连环纹等。
紫砂壶中的印花装饰使用得不是太多,只是在壶颈、壶肩、圈足、盖沿边等一些部位印上一些几何纹或回纹。
另一种与其相似有凹凸之区别的方法为印坯或称模印。陶器模印的方法,商代已有,隋代模印的印花装饰已成为一种常用工艺。隋代瓷器模印图案后,在表面施釉,烧后显现出花纹装饰。紫砂壶中的印坯工艺,局部或整体均可,整体即为搪身筒,在制作母模是,将设计好的图形在母模上做好,类似浅浮雕,然后制成模具。或者在翻制好的模具上将所需图案刻出,修整好。制作时搪身筒,搪出即可,无需再印好贴,仔细加工,完成即可。此种装饰方法图案大多凸起在壶体上。
贴花
贴花是将模印或手捏塑的花形或装饰部件用泥浆贴在紫砂壶体上。陶瓷中的贴花工艺在秦汉时期陶器的塑造中已使用。如秦俑坑内的大批珍贵的陶俑和陶马,都是分别塑、印部件.然后粘接为整体,贴的技法使用占有相当比重。唐代在贴花工艺上有所发展,并十分盛行,纹饰更加精细、新颖和优美。
贴花是紫砂装饰的主要方法之一,多用于贴花货上的叶片,梅花等。大名鼎鼎的吴经提梁壶即在壶嘴根部与壶腹部相接处粘贴0.2厘米厚的四瓣柿蒂形纹叶片,不过到了康熙朝,贴花装饰才较为流行开来。
早期的贴花,多为同一泥色,图案也较为简,后来演变为多种泥色混合使用。
镂雕
早在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制作黑陶就已盛行镂孔装饰,有方孔、圆孔、扁孔、三角孔、菱形孔以及各种形状的镂孔,其排列方式多种多样。
紫砂壶中的镂雕装饰,明末清初已经出现,康熙朝较为流行。为了迎合小市民情趣,各种花样都渐渐出现了。玲珑八竹壶,无款,高13厘米,宽9.1厘米,由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收藏。该壶为乾隆前期作品,壶体为八根大竹段组合而成,壶嘴、纽、把均为竹节,大竹段镂孔为竹竿和竹叶,整个造型、装饰处理还算雅致,只是使用时略有不便。
今天,紫砂壶中的镂雕装饰,多用于壶盖、纽等。类似此种造型及装饰已较为少见。
浮雕
汉代佛教传人中国,陶瓷装饰上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莲花是佛教艺术的题材之一。陶瓷上的莲花装饰最为突出,常以贴和浮雕等技法表现各种形态莲瓣和其他纹饰。实际上,贴花技法和浮雕技法在效果上往往有许多相近之处。
据乐宾纳《宜兴陶艺西渐》记载: “现存欧洲收藏中的小量宜兴制品可追溯到十七世纪或十八世纪早期,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藏于丹麦国立博物馆的一个双流茶壶,上饰以浮雕松、梅及图案,盖沿缀以麒麟及镶以黄金边饰。”这件茶壶可确定为在1656年(为清顺冶十三年)载录的“一个稀有东印度泥壶,壶盖系上镀金链,四周镶有黄金边饰。”输往欧洲的宜兴陶器有数点共同的特征。其中大部分都以浅色朱泥塑造,甚少刻有陶工款印。一般外销宜兴茶壶均饰以浮雕,装饰风格时而拘谨,通常器身上的浮雕纹饰瑰丽多姿。
宜兴陶器外销欧洲及对西方的影响历史记录并不充足,而大批欧洲仿宜兴的陶器正好印证欧洲陶工对中国炻器的不同程度的回应。早在1 667年(为清康熙六年),荷兰德尔夫特已出现宜兴仿制品。通过阅读上述记载,我们知道清顺治年间宜兴陶器已小部分外销,且作品多为贴花及浮雕。今天,紫砂壶中浮雕装饰已很少见了,大都由贴花所代替。
剔红
剔红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胎、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层,多则一二百层,是待漆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执壶,明代时大彬制,高13厘米,口径7.8厘米,现由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此件时大彬紫砂壶胎剔红壶是以明代紫砂作胎骨的剔红器。
该壶身呈四方形,圆口有盖,与扬州出土的时大彬壶形制相似。壶腹两面锦地开光,一面雕松树、仙鹤,松下一老者倚石案而坐,有小童捧壶旁侍,左边置有茶炉,远景有山峰、浮云;另一面雕两位老者游山的情景,一位握杖,面向山上,另一位手指山石上的灵芝。壶口雕回纹,盖纽雕莲花形,盖上锦地纹雕磬、螺、钟、拍板、鼓、珊瑚、笙、夜光珠等八件杂宝,壶柄、壶嘴及壶通体均有雕饰。刀工比较粗放,与工细严谨的明万历有干支的宫廷雕漆刻法不同。花纹表面颇圆润,和清代剔红锋棱尽在的刀法又有明显的区别。《故宫博物院藏雕漆》(1985年10月文物出版社)图录将它定为晚明的制品是可信的。
进入清代,以紫砂胎作骨胎的剔红壶还有几件,但从造型及装饰来看,远不如这件时大彬款的剔红壶。今天紫砂壶中的装饰已没有使用剔红来装饰的了。
包漆描金
描金装饰是指在紫砂壶坯上描金的装饰方法,一般用在贡品紫砂壶和外销紫砂壶的制作上。其方法是先在描金的纹样处涂上一层底釉,在 750℃一 800℃窑温下烧成,再用金水在釉纹上描画,然后再回炉烧制。描金紫砂壶的特点是壶坯看起来似有颗粒,但手感平滑,摸上去感觉温润细腻;常用竹节形、圆弧形等壶式,壶形优美典雅;由于描金书画难度高,因此描金紫砂壶多出于宫廷名家之手。描金紫砂壶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形、工、书、画接近完美。
金银彩绘山水紫砂壶,高10.2厘米,口径8.4厘米,足边长6.9厘米,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壶口、腹、圈足、盖及纽皆呈方形,弯流与曲柄亦呈方形,腹部正面用金银彩绘山水景物,背面有乾隆御制诗《花港观鱼》“锦梭不藉天孙掷,练影中堆万簇花。设与水仙作春服,无边风月傲清华。”底部刻有“乾隆年制”款。造型秀丽,工艺精湛,系帝王御用茶具。
清代后期,类似此种装饰手法的作品已很少再制作了。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