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14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在一代一代紫砂人的努力下,所创造出的壶型不计其数,紫砂壶的千变万化也是其魅力之一,千变万化之下也会出现这些情况:理念不同但设计出的壶型近似;从同一壶型衍生出的壶型造型近似等等,一些近似的壶型出现就让壶友傻傻分不清,它们的细微区别不注意根本无法发现,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两组容易混淆的紫砂壶,看看到底该如何区分它们!
龙蛋(旦)
“龙蛋壶”造型取于蛋形,在东方文化中,龙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
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龙蛋壶殊为可爱,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造型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而龙蛋壶又名“龙旦壶”,有以其造型似龙蛋而得名。
杨小泉《龙旦》
龙蛋壶身有高矮之分,矮而圆者另名之曰文旦。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
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历来为人所喜欢,因此,制壶名家也就取文旦之器形,将其融入朱砂壶中。细细看去,壶身仿佛是一颗金黄色的文旦柚,引茶叶入之,品之余味无穷,让人爱不释手。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浣沙女,其天生丽质,妩媚动人,真可谓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啊!有诗云: 樱桃小口一点红,一屡长发似彩虹,虽无粉黛胭脂色,古来英雄谁不宠。西施壶也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
西施壶的壶身演绎着浣沙女丰满诱人的美乳,在浑如一体的截盖上方,红晕点缀的乳头,展现出少女般的至纯至清,樱桃小口是中国美女代表特征,用其做流嘴,即形象又实用。在紫砂壶中的独特倒把,又寓意着美人长发飘逸的动感。西施壶的壶身又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壶纽,更显得成熟与华贵。
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西施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西施壶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经典壶型。
1 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不同。龙蛋壶其造型似龙蛋而得名;而文旦则因其似文旦柚得其名;西施壶壶型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美人西施。
2 壶整体造型上区别。龙蛋壶身有高矮之分,矮而圆者另名之曰文旦,而西施壶较之两者更为圆润些,多了些女性的柔美。
“莲子壶”,明代问世,一说取象形,另说由古时南方煮莲子粥所用莲子罐衍变。佛家所谓“莲又心生,心生万相”。最早的“莲子壶”流行于明崇祯年间,为“罐”状,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盖面略鼓,整体形似一颗莲子。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整体视觉匀称。壶把根部带“尾巴”,即壶把底端带垂耳,使用时可用无名指相抵,以免烫手。这个把扣的设计,也为日后区分莲子和掇球了重要的辨识作用。但莲子壶的整体外观轮廓是不需要局限在纯圆的概念里的,可略高或略矮。
崔龙君《莲子》
掇只(子)
一般讲,“掇只”是邵大亨原创,是由莲子大壶改变的壶型,把莲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盖里也变化成双层,这也许是掇落起来的最初起因吧,掇子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壶身下有一圈足。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宜兴方言的问题掇只掇子没什么区别,掇只也可叫做掇子。
范泽洪《掇只》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球壶也是邵大亨创制的。依靠部件和整体的轮廓表现多圆组合,似用圆规画出。壶身、壶钮为球体,壶盖、壶流、壶把为半球体,壶盖承上启下。整体造型为简明的静态,却有着鲜明的动势,有着强劲的力度。饱满敦实,浑朴醇厚,洗练含蓄。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从壶型发展看,是先有“莲子”,再是“掇只”,后是“掇球”。“掇球壶”是“掇只壶”的变形。也有论者认为“掇球壶”由“莲子壶”衍变过来,主要将“莲子壶”把下的把扣去掉。
“掇球”壶与“掇只”壶的基本区别是:前者强调“球”,故无足,圆盖鼓凸;后者强调“只”,故有足,圆盖宽扁。
无论是鉴赏紫砂还是识别紫砂,想要有火眼金睛,道理一样,多看、多玩,经验最重要的。以上两组常见容易混淆的紫砂壶,小编或许给的内容还没那么深入,期待你能给到不一样的区别答案。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