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25 来源:紫砂之家
灌浆基本概述
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但是由于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所以比较容易满足茶艺市场的要求。
制作原理
壶身外观,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壶内无螺状条纹纹理;添加较多的玻璃水成份;撞击声效,声音尖锐,物理性质较脆。由于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
注:玻璃水主含石英砂(SiO2)、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高岭石主含铝硅酸盐,三氧化二铝(AI203)。
灌浆壶需要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摻瑪,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它不属于传统紫砂成型工艺。
市面上这样的壶出厂价全套才几十块钱,用则不利品茗,还有害身体简况,更没任何收藏价值可言。广大爱壶,爱茶之人擦亮自己的眼睛。
特点
灌浆壶里面没有条纹,所谓灌浆壶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泥浆,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没有工艺可言。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
加彩基本概述
清圣祖康熙末年,创制了加彩紫砂壶,这些紫砂壶是经过精雕细琢而成的,制成的壶雍容华贵,艳丽多彩,非常的美观雍容,为艺术珍品。这时它已经从人们日常使用的茶具一跃成为宫廷显示国力昌盛的标志,也是贵族们展示自己身份、地位象征的器物。
加彩紫砂壶创制于清圣祖康熙末年,于乾隆年间流行开来。
加彩紫砂壶是紫砂壶的一大发展,将原来的注重实用性发展为一件艺术品。它已经从人们日常使用的茶具一跃成为宫廷显示国力昌盛的标志,也是贵族们展示自己身份、地位象征的器物
加彩紫砂壶的制作要求更加的高,需要懂得彩釉的能工巧匠们在壶身绘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如人物、山水、花卉以及书法等。绘画完成后,为了使本色紫砂器绘上釉彩,必须进行二次烧制,可以说加彩紫砂器是精工细作的成品。
加彩紫砂壶制成后雍容华贵兼有古典雅致,喜爱的人众多,尤其是达官贵人,更是为了它一掷千金在所不惜。
模具基本概述
模具是拍打好的泥片放入石膏模内成型,取出后再精加工、烧制,这种工艺有助于茶壶造型规范,但同时也使一些工匠在学会打泥片之后,就不再需要学习打身筒,镶泥片的技艺,凭借着石膏模便可制作茶壶了。也正是这样,紫砂艺术遭受到挑战,创新精神被极大地打击。由于模具壶造型呆板,缺乏神韵,手工技艺含量低,也只可作为一般茶具或工艺品使用。
抛光基本概述
【抛光】也称【车光】,是紫砂成品表面加工的一种方法。经抛光处理的紫砂器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相的光泽。民 国初期至二次世界大战前,暹罗(泰国)客商订制一批紫砂『独钮壶』,运到泰国後由工匠进行抛光,并将盖钮、 壶嘴端部及口沿盖沿部包上金属(主要是铜,也用金、银的)产生一种特殊的观感效果。国内使用紫砂器一般不抛光,因为抛光後的紫砂器失却了质朴的肌理,玻璃相的光泽不如自然的宝光温润可爱。
与宜兴紫砂相反,我国云南建水陶及广西钦州陶的大部份产品均要经过抛光处理,因为两地的泥料性能与紫砂泥截然不同,泥坯的工艺容纳量太差,只能依靠成品加工。据说抛光的程序是先用研磨料制成的砂石均匀磨去制品表皮的粗糙面,使其达到一定的光洁度,然後用高速布轮或毡轮沾粘些抛光辅助剂进行抛光,即可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
缺点
国内使用紫砂器一般不抛光,因为抛光後的紫砂器失却了质朴的肌理,玻璃相的光泽不如自然的宝光温润可爱。与宜兴紫砂相反,我国云南建水陶及广西钦州陶的大部份产品均要经过抛光处理,因为两地的泥料性能与紫砂截然不同,泥坯的工艺容纳量太差,只能依靠成品加工。据说抛光的程序是先用研磨料制成的砂石均匀磨去制品表 皮的粗糙面,使其达到一定的光洁度,然後用高速布轮或毡轮沾粘些抛光辅助剂进行抛光,即可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